兹阳公主停了一会儿,似乎是在等沈兵的回答。见沈兵不接嘴,兹阳公主就笑了笑,说道:“兹阳在咸阳时,其实就察觉赵高的野心了。”“此人受父皇重用,俨然成为父皇的喉舌,大秦庙堂大小官员均要由赵高才能联系到父皇。”“是以文武百官无不对此人巴结奉承,便是当朝丞相李斯也要让他三分。”“若说天下还有能随时见着父皇的,就非赵高莫属了。”扶苏皱眉道: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虽说扶苏早知赵高绝非善类,但这难道不是父皇的对意?”“我等若以此猜测赵高有异心,未免……”兹阳公主点了点头,说道:“宫廷中事,公子所知不多,是以不了解这其中心思。”“许多事,看似是父皇下的决定,实则却是旁人有意无意建言所致。”“便若父皇建了诸多行宫又不让他人知其行踪,这何尝不是受赵高所惑。”“赵高之所以如此,便是利用有人刺杀父皇及求仙心切之机,让父皇远离群臣。”“一旦父皇远离群臣,他赵高虽是一宦官,却也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扶苏不由大惊,道:“竟有此事?”沈兵微微点头,心下对兹阳的心思慎密又添了一分敬佩。这些倒是沈兵没想到的,现在想想觉得还真是。秦始皇自小就有强烈的危机感,而这危机感却被赵高所利用。简而言之,就是得了天下的秦始皇明明可以用加强警卫或搜身等方式与群臣正常接触,却偏偏要把自己藏起来。而藏起来的理由不仅仅是刺杀,还有求仙。因为方士告诉嬴政仙人是不会在人多的时候出来见他。这两点就让嬴政把自己藏了起来将所有政务都通过赵高行使,于是赵高就成了联系嬴政与群臣的唯一纽带。因此,赵高虽说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小的宦官却权倾天下。史上的他甚至隐瞒嬴政的死讯及下假圣旨赐死扶苏这样的事也干得出来。沈兵有理由相信,那个哄骗嬴政说仙人会来见他的术士,或许都是赵高布的把戏。若当真如此,这赵高应是早就布下此局了。其人城府之深,实是令人胆颤。兹阳公主继续说道:“公子长年身居高位不谙宫廷内斗。”“大将军则长年在外征战。”“不知这些也是常理之事。”“然宦官成天无事以揣磨圣意为业,又岂能不将父皇的心意拿捏得精准?”“若是以此为基础推测,这下旨欲置公子于死地者,兹阳以为并非父皇而是赵高。”“其目的,便是扶持胡亥上位以巩固手中大权。”“大将军以为然否?”沈兵点了点头,此时的他也不得不对兹阳公主另眼相看。他作为现代人知道这些并不奇怪,但兹阳公主仅仅只是推测出来,那就非同一般了。不过这其实也不难猜到,史上蒙恬想必也猜出个大概了。因为很明显,若不是嬴政赐死扶苏必定是另有其人,而这个人,就只可能是在嬴政身边的赵高。这也是蒙恬劝说扶苏不要自尽随他一同回咸阳面圣的原因。只是扶苏没有听蒙恬的建议。其实就算蒙恬带扶苏一起回去也没用。因为蒙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只以为嬴政是被赵高蒙蔽不知赐死一事,却不知嬴政已经死了。所以,扶苏若没有当场自尽而是与蒙恬一同回咸阳,那其实是自投罗网。就像现在的沈兵也不可能带扶苏回咸阳一样。扶苏倒是不关心自己,他面无血色的问着兹阳:“如此说来,父皇岂非身处险境?”兹阳瞄了沈兵一眼,说道:“公子勿需担心。”“谅那赵高也不敢拿父皇如何,父皇多半在宫中还不知此事。”“否则,赵高又如何能瞒得了群臣?”扶苏闻言不由松了一口气,道:“此话有理,如此甚好。”但沈兵却知道兹阳公主这说的不是真话。因为这事其实可以倒推出嬴政的处境。若嬴政还活着,或者说安然无恙只是被蒙在鼓里,那么赵高赐死扶苏一事迟早会传到嬴政耳中,到时赵高哪里还有命在?现如今,赵高既敢赐死扶苏,则说明嬴政已遭不测或毫无反抗能力了。兹阳公主之所以不说,只是因为担心扶苏不顾一切回咸阳救驾而已。“那么。”接着扶苏又问:“为今之计,我等该如何是好?”兹阳公主将一双美目转向沈兵,微微颔首,道:“往后一切,应由大将军定夺。”沈兵朝扶苏拱手道:“属下以为,我等应稳、防、等三字!”扶苏奇道:“稳、防、等?此三字何解?”沈兵解释道:“稳,便是要稳住西域及匈奴。”“皇上赐死公子一事不久之后必定会在西域及匈奴间传开,且必有于属下不利的谣传。”“于是刚刚才安定下来的西域及匈奴各部便再次蠢蠢欲动。”“我等应将其稳住。”扶苏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大将军此言有理。”“赵高若要害我,必然会传出不利大将军的谣言。”“最常用的,莫过于谣传大将军谋反。”“如此一来,秦军担心家人遭受诛连而人心不齐,西域及匈奴见有机可乘,必定起兵叛乱。”“若是稳不住,塞外将再无我等容身之处。”沈兵心下甚慰,扶苏这些人随自己游历确是长进了不少,这分析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接着扶苏又说道:“那么这个防字,便是防备赵高以父皇之名派人来攻?”扶苏笑了起来:“若是我等能稳住,以大将军之才,又有谁是大将军的敌手?”“是以这倒勿需担心。”接着扶苏便皱起了眉头:“那么这等字……”“大将军说的可是坐等赵高生变?”接着扶苏就“腾”的一声站了起来,道:“大将军,若是如此,父皇焉有命在?”沈兵看了看兹阳公主,眼神有些无奈。兹阳公主也无可奈何,这事就算是想瞒也瞒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