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军事历史>大秦工程兵> 第三百九十九章 肃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九章 肃州(1 / 1)

丘就却一降,肃州的一万月氏骑兵便兵不血刃的归降了秦军。当然,沈兵是先将肃州包围之后再让丘就却去劝降的。此时的肃州已没有城寨……秦军从这里撤出时已将城寨烧光,于是月氏骑兵只能在河边扎下帐篷。这对秦军来说就是降低了包围难度,他们只需要偷偷的渡过河然后将桥一封锁,月氏骑兵就只能望河兴叹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前一日月氏大军还在追逐秦军,今晨一早醒来秦军就已经在自己后方并封锁了退路。这时丘就却就骑着马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对肃州的部下喊道:“月氏此次与秦军作战实属受匈奴胁迫的无奈之举。”“如今我等败局已定,将士无需以死相搏,快快降了吧!”月氏与匈奴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此次匈奴与月氏结盟之事,原本就有许多将士不服,只是大王的命令才不得不从。如今听丘就却如此说,再加上也的确被秦军包围没有退路,于是就只能投降了。此战秦军共俘虏了月氏骑兵近两万,战马三万余匹牛羊五万余。这牛羊看起来很多,但其实并未缓解秦军的粮食危机。原因是俘虏也要食物……两万俘虏五万牛羊,这些缴获的牛羊平均给俘虏也就每人两头半,就算省着吃能撑上一个月也了不起了。所以到头来秦军或许还要倒贴粮食。王贲甚至还有些想法,他私下低声向沈兵建议道:“大将军,我等全军不过三万余人,而月氏俘虏就近两万。”“再加上食物不足,若是作起乱来……”沈兵知道王贲这话的意思。正如之前所言,秦军将领大多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心狠手辣,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王贲也不例外。此时秦军虽说接连大捷重新夺得了肃州,但其实却是危机四伏:月氏还有四万精骑,匈奴还有十万骑虎视眈眈,内部又有两万月氏俘虏……等有一天他们发现秦军粮食不足供应不上的时候,或是到了要饿死的时候,他们谋反作乱是理所当然的。既是如此,那迟断不如早断,将这些俘虏尽数坑杀或斩首,一来可以立威二来也省些粮食。但沈兵却不是这么想的。无论如何就算秦军最终从河西败退这些俘虏也杀不得。因为一旦将这些俘虏杀了,那么西域其它国家会怎么看秦国?往后还有哪国敢投降秦军与秦军结盟?到时若西域与匈奴联合起来将秦军赶走……后悔就来不及了。从这一点来看这王贲虽说是个将才,但战略眼光上还有所欠缺需要更多的磨练。沈兵回绝道:“我自有分寸。”“独轮车是否够数了?”王贲回道:“禀大将军,已够数了。”“我等还多制了一些以便损坏用于替换。”沈兵点了点头,就将目光转向了地图上的沙州。此时进攻沙州正是时候……月氏三万大军全军覆没,要守三危山就必须加派援军,于是沙州内部便剩不了多少兵力。于是沈兵不再迟疑?命令部队稍事休整补充饮用水之后就赶着羊群往沙州方向开进。肃州由一万秦军驻守?他们的任务是守住肃州同时看住两万俘虏并与俘虏一起重建肃州城寨。沈兵则率着主力浩浩荡荡的朝沙州开进。秦军是沿着祁连山山脚前进的。之所以要沿着山脚走,是因为担心遭到匈奴的突袭……应该说在这时候就最是游牧民族发挥其骑射长处的时候。肃州距沙州八百里?秦军又缺乏补给?派出骑兵跟着秦军沿途骚扰,等秦军赶到三危山时岂不就成了疲军?到时别说进攻三危山进攻沙州了?不被匈奴月氏联军包围就不错了。但月氏却显得过于保守,其竟舍弃了骑兵机动骚扰的长处而在三危山构筑防线……虽然其有险可守但防御可不是月氏骑军之长。匈奴则会比月氏聪明得多?沈兵相信他们会知道对秦军实施骚扰。秦军沿着祁连山山脚前进就可以很好的避开匈奴的骚扰……无论什么时候秦军的左翼都是安全的?同时休息时也可以在山上据险扎营,匈奴骑兵在平原或许是王者,但在山地却只有被撸的份。然而沈兵没想到的是,匈奴居然也没有出击?他们只是派出少数骑兵远远的跟着?然后偶尔靠近一下还没进入秦军射程又飞快的循走。沈兵初时还道匈奴是在玩什么计谋,或是在前方布下了陷阱。想了想才明白,匈奴这是坐山观虎斗:如果匈奴出手的话,那么就变成了匈奴与秦军大战。匈奴以十万对秦军三万,还是机动性强的骑兵?也许能赢了秦军或者像沈兵说的那样将秦军拖成疲军。但这对匈奴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它更希望的是秦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一路赶到三危山发起猛攻,最好还能打到沙州……等到秦军成为强弩之末时?匈奴再来把月氏和秦军都收拾了。王贲也看出了这点。他对沈兵说道:“大将军,此战极为凶险。”“我等便是赢了月氏?只怕也要再战匈奴!”沈兵只是“嗯”了一声,颇有深意的回答:“所以才要独轮车!”王贲了然的点了点头。另一面的月氏王果然就像沈兵想的那样?在得知丘就却及三万大军被秦军击溃后?马上又从沙州增派了三万大军补充到三危山。同时月氏王还派出使节向匈奴右贤王求援:“秦军来势汹汹?我三万大军已全军覆没,望右贤王侧击秦军以阻其锋锐!”右贤王听闻这话都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时的熏狁都有些奇怪之前月氏为什么会是匈奴的对手而且还是大敌。不过这似乎并不奇怪,匈奴在未击败东胡之前也不过拥兵十余万,这十余万还有同时应付东面的东胡及西面的月氏,又哪里能像今天这样拥兵三十余万俯视月氏。熏狁心下虽是不满,但嘴里却没这么说,他对使节说道:“告诉你们大王,三危山便是秦军的葬身之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