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军事历史>大秦工程兵> 第三百七十三章 西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三章 西套(1 / 1)

嬴政这时才放心手中的奏折,反问赵高一声:“你这消息是从何而来?”赵高一听以为有戏,赶忙回答:“皇上,是来自燕国的商旅。”“其中有几个正与属下相识,他们认出了收购原料的是北地商人。”“同时这些商旅又与匈奴有来往。”“于是便知道了原料买卖一事。”嬴政想也不想就下令道:“即刻将这些商旅拿了,询问可有告知其它人。”“然后一并拿了问斩!”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赵高吃惊得张大了嘴半天也合不拢:“皇上,这”嬴政阴沉着脸打断了赵高的话:“军国大事又岂是这般人能议论的?”“他们这些凡夫俗子又能懂得什么?!”说着瞄了赵高一眼,便又将注意力转移到奏折上了。赵高愣了一会儿,只能应了声是。别看赵高表面波澜不惊,其实这一刻他着实被吓到了。因为若这被嬴政定义为“家国大事”不容那些商旅议论的话,那么他赵高是不是也不能议论?如果商旅是“凡夫俗子”什么都不懂的话,他赵高是不是也是“凡夫俗子”之一?如果商旅“拿了问斩”的话,那他赵高岂不是所以赵高哪里还敢多说什么,赶忙就出得殿来。想了想又觉得不妥当,若是就这么着了,嬴政一查他什么人都没抓也没问斩,那岂非露了马脚?于是赶忙回忆适合的“背锅”人选赵高以其手段和人脉很快就把事情办妥,而且天衣无缝。只是赵高一直不明白,这事为什么就会变成“凡夫俗子”不能议论的“家国大事”?!赵高却不知道,这一回他还真不冤。嬴政一早就从扶苏那明白了沈兵的用心。对于沈兵他当然不会起疑,尤其在这一点上沈兵若要是通敌,那还用得着几次大败匈奴让匈奴闻风丧胆吗?并且此计虽表面看起来不合常理,长此以往却又的确能把控住匈奴所需的原料。另一方面,这“霹雳火球”都是沈兵所制。若沈兵通敌,在秦国知道配方前将其给匈奴便可,那时因为没人知道有火药这物事,于是也不会有人怀疑其通敌。从这几方面分析,嬴政对扶苏所报是深信不疑,且支持北地掌控火药原料。结果赵高却还来这么一出原本嬴政还不想理会,但转念一想:这商旅既认出了北地商人又与匈奴有来往知道高买低卖之事,万一传到匈奴耳朵里让他们知道这是沈兵掌控原料之计,岂不是要坏事?于是才有下令问斩这一出。嬴政当然不知道,这其实是赵高杜撰出来的。寻常商旅的确消息灵通,但沈兵又怎会笨到收购原料与售卖原料用同一人。如果收购原料与售卖原料不是同一人,又如何能判断这是沈兵在幕后高买低卖同一批原料?沈兵不知道这些,此时的他已和扶苏、杨端和等几人赶到了西套。此时的西套却是一片蛮荒之地,村落大多集中在南部山区,但大多像原始部落,百姓穿兽衣蓬头垢面如野人一般,说的话没人能听懂。求助下,app 可以像偷菜一样的偷书票了,快来偷好友的书票投给我的书吧。这虽是在意料之外但同时也是意料之中。西套这地方虽然从周朝起就被划入北地郡,但却很少有势力能到这边远地带,实际控制的大多还是少数民族。直至蒙恬收复河套修建长城时才开始经营这里,几百年后到汉朝才建起第一座城,被称作“吕城”。所以蒙恬也被称作是经营西套第一人。不过现在应该变成是沈兵了。沈兵花几天的时间与众人到西套到处转了几圈。这么做主要是考察西套地形经营一片土地不是说一拍脑袋说适合这适合那就开始的,首先就是要知道这片土地的情况,从气候、水、土壤、地形,再结合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否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错误就很可能引发大饥荒。然后沈兵就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扶苏,也就是由他来主持会议。沈兵这么做也是有深意的,往后扶苏可是要治理全国的皇上当然这得他能当上。但不管扶苏能否当上? 学习科学的治国方法那是必须的。沈兵这是一边经营北地一边教扶苏这些方法。所以在沈兵的帅帐内,扶苏坐在正中? 沈兵及一众将领分坐两侧? 每人案前都摆着一张新绘制的西套地图。扶苏显得有些紧张,他偷瞄了沈兵一眼定定神? 然后就说道:“依众将士所见,我等该如何治理西套?”王贲年轻气盛,想也不想就拱手回答道:“依属下之见? 我等勿需多做考虑? 将九原、云中等作坊带入西套,再迁入百姓便可。”扶苏摇头道:“校尉所言虽是有理? 然各城应有所侧重。”“若各城功能趋同,不可避免将会有浪费且发展难免受限。”这是沈兵教会扶苏的。道理很简单,同一地区的几个城市,如果功能趋同形成竞争? 比如两座城市都主打冶铁? 那是不是说至少要各建一座冶铁厂?如果需求不大且距离不远? 只需要在两城之间建一座冶铁厂就够,但现在却要建两座这种内部的竞争就没多大意义,不仅浪费资源很难通过良性竞争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力? 还会因为资金分散、人才及技工没有整合而发展受限。王贲打仗那绝对是一把好手,但论治理一方水土却是外行。杨端和想了想,就说道:“属下以为西套该侧重农业。”“只因西套乃蛮荒之地,若我军要驻守西套并往西发展,必将考虑军粮补给。”“此时我军军粮需千里迢迢自中原运来,途中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还存在诸多危险。”“是以属下以为,西套屯田乃重中之重。”沈兵不由暗自点头。杨端和这说的算是着边了。中原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是以种田为主。所以秦军不可能像匈奴一样以劫掠为主以战养战,亦或带一大堆牛羊随军放牧。农耕民族的军队,不管走到哪都得首先考虑种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