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军事历史>大秦工程兵> 第三百七十章 进退两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章 进退两难(1 / 1)

只这一回小战斗,凶奴就死伤三百余人。确切的说应该是死三百余人,伤者差不多都被秦军“清理”掉了,除非还有几个躲在暗处或是死人堆里没被发现。但且达当然不愿就此罢休。他心里盘算着,自己带领着一千亲卫,每次死三百人那可以打五次。呃是四次还是五次?且达掰着手指算了下,好像又不是四次也不是五次,同时也不是三次。一凑不了整且达就不清楚了。不过管它呢,身为单于亲卫的他们个个都是精锐,不仅擅长骑射还擅长近战,都是从部队里精选出来的老兵。且达又怎么能在几百名秦军搭起的几个小寨子面前认输服软?于是一支鸣镝过后,匈奴稳住阵脚又发动了另一波进攻。这一回且达也知道改变了一个战法,正面进攻依旧,但两翼却从另一方向包抄。然而,这方向的两翼就偏向山几南侧更为了陡峭,匈奴兵士行动缓慢极难攀爬不说,秦军弩箭还可自上而下的对着其头部射击。匈奴将盾牌举过头顶遮挡,以为这样就能顺利进攻。从某方面来说这还真能避免三弓床弩的进攻,原因是三弓床弩主要布置在最高点距离匈奴较远,地形一陡峭就会成为三弓床弩的射击死角。秦军射了几支铁弩箭,都是从匈奴头顶飞过铁弩箭的弹道同样也较平直,无法威胁到位于山坳处的目标。这让进攻的匈奴一时欣喜若狂,高声吆喝着从两翼夹击前方城寨。然而,他们嚣张的叫声还未落,就听对面“咯吱”一声,一个黑影带着优美的弧线腾空而起“石弹!”匈奴大叫,然后转头就跑。但这时才跑却已是太迟了。石弹“嘣”的一声狠狠的砸在地上,因为阴山大多是坚硬的岩石,于是石弹落地后并没有就此停住,它在掀起一片飞射碎石的同时还在陡峭的山坡上跳跃着往下滚,立时就将正沿坡而上的匈奴打下一大片。等石弹过后匈奴回头一看,身后的伤者有的被砸得脑浆迸裂,有的被打断了腿,最惨的一个是被砸中了肚子腹部被砸得稀烂,各种红的黑的往四周溅了一地,人却没死,吃痛双手在空中挥舞着一阵乱抓,口中也不知胡乱喊着什么。匈奴或许不怕死。或者也可以说他们不知生死。这同样也是因为其未开化的原因,他们把生死都当作一件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不知道死是什么当然就不怕。但他们却知道痛,也知道受伤的滋味,看到同伴的惨叫也能感同身受。于是这幅惨景当场就被吓懵了,你推推我我推推你? 大家都不知道是该进好还是退好踌躇不前。且达在后边发出一声怒吼:“进攻? 否则我会把你们全贬为奴隶!”贬为奴隶应该是匈奴里最严峻的惩罚,比将其杀死还残酷,因为一旦被贬为奴隶那就是生不如死? 且通常是永世不得翻身? 包括后代也是匈奴是奴隶制国家,不像秦国一样,半封建半奴隶制,奴隶可以通过家人或是自己立战功赎身。奴隶制国家,那就完全是奴隶主的私人物品? 包括生下的孩子也是,不会有任何希望。因此,匈奴只能小心翼翼的再次上前。但很快又一颗石弹飞射而来石弹在这斜面上几乎是无敌的? 它可以摧毁任何攻上来的敌人? 人再多都无济于事。所以? 如果像且达一样死攻的话,他的部下迟早要全军覆没。幸运的是冒顿及时赶了上来阻止了且达。其实冒顿在听说山顶有秦军城寨时就感到不妙了:秦军在山顶建有城寨? 就意味着秦军是有备而来,而且至少来了好几天? 却直到此时才动手。若是如此? 秦军就不会是想逃走,而很有可能是要固守。于是冒顿就明白秦军为什么攻击的是火药作坊而不是矿洞。这并不难猜。如果秦军只是派一支小分队过来偷袭完了就撤离,那应该选择炸毁矿洞,只有这样才能让匈奴更长时间无法制作火药。推荐一个app,媲美旧版追书神器,可换源书籍全的\ \\ !但若秦军想长期驻守那矿洞随时都在其攻击范围之下,何必要急于一时?所以当然就是攻击火药作坊。冒顿不明白的是,秦军孤军越过阴山且兵力不多,凭什么能在此处长期驻守?当他在亲卫的簇拥下赶到山顶时就明白了。秦军占据了最高峰并在险要处筑起了城寨,而山面路陡,匈奴就算人多也无法一拥而上,一批只能几百人往上攻。在这情况下,可以说只要秦军还有箭矢还有补给,匈奴就拿他们毫无办法。冒顿当下就命令部队停止进攻。通常碰到这情形,“围而不攻”就是最好的对策。但冒顿往四周观察了下地形后马上就意识到这根本围不住秦军的补给线在后方,是以绳索、绳梯建立在峭壁之上的。除非匈奴能绕到这峭壁上去切断其补给线。但这又谈何容易。沿着山体峭壁爬过去?亦或是像秦军一样依靠绳索?那只会成为秦军强弩的靶子。另一个办法,就是在秦军与矿洞之间建一道新防线阻止秦军前去破坏。但想了想,冒顿就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这不会有什么意义。因为就像冒顿之前分析的那样,匈奴的优势不在于固守而在于机动。若是要以大军构筑防线保护矿洞安全,那不就成了固守了吗?那派多少人合适呢?三千?五千?甚至更多?那岂不是给了秦军一个确定的攻击目标?若秦军由狼口突破包抄至此,岂不是上下两面夹攻这五千人?到时冒顿是救还是不救?救,就变成主力面对面决战。不救,就必定是矿洞和兵力两失!所以,匈奴长于机动有其好处,秦军擅长攻守也有其优点。敌我作战,重要的是看将领能否把握住自己的优点并以已之长攻彼之短。沈兵做的其实就是牢牢的把握住秦军长于攻守的特点,让冒顿进退两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