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端和独自带着数十年骑军先行赶到九原。他一走沈兵的将军府就笑着朝连连拱手道:“大将军,好久不见,近来可好?”沈兵赶忙回礼:“一切都好,恭迎将军。”然后赶忙请杨端和上座并让亲卫端上酒水。此时的杨端和心下是感概良多。眼前这沈兵年前还是一名小兵,不想此时已是自己的上级虽说他早有预见,但此时真到了这一天,杨端和还是有点不习惯。难得的是沈兵在他面前并没有摆架子,还是像往常一样恭敬,这让杨端和心下稍感安慰。彼此寒喧了一阵,杨端和就问道:“今趟我等北击匈奴,不知大将军有何安排?”杨端和会有此一问是因为他还没收到嬴政改变战略的命令。这也不奇怪,这一方面是因为古时通讯不变,另一方面则是杨端和一路轻骑往北地赶此时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若杨端和等人一路轻装简行骑马行军,就连送信的都赶不上他们了。沈兵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皇上已将目标改为后套。”杨端和“哦”了一声,如同扶苏一样颇感意外。杨端和也是个了解嬴政的人,知道他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但转念一想,心下又暗叹一口气。因为不用问也知道,嬴政定是在沈兵的劝说下改变目标的。能让嬴政改变目标,由此可知皇上是何等信任沈兵,这让杨端和心下又有些不舒服。但也只是一闪而过。杨端和也没多问,只朝沈兵拱了拱手道:“如此甚好。”“老朽请战,只待我大军一到,就立刻开拔往后套进发!”沈兵迟疑了下,然后就有些尴尬的说道:“将军,此战河内兵可否保我军粮草输送?”杨端和皱了皱眉表情有些不自然了,只问了声:“我十万大军保粮草输送?”“大将军应知我河内兵是百战精兵!”沈兵赶忙回答:“沈兵便是出自将军置下,当然知道。”“只是”杨端和问:“只是什么?”杨端和心下暗道:好你个沈兵,升官才不过几日便已学会官场那一套,知道压别人功劳抬高自己让我十万大军看护粮草不就是为了这吗?你要是防着我杨端和,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想着脸色自然而然就阴沉了下来。沈兵只是叹了一口气,说道:“将军可有闲情随沈兵视察军队一番?”杨端和表情生硬的拱手回答:“大将军之令,属下怎敢不从?”说着就起身站在一旁。沈兵也不多作解释,只是带着杨端和走出将军府并让人备好马车。马车一路急驰至军营,沈兵先带着杨端和到左侧的大梁军军营。杨端和见大梁军正在反复的抛掷一个布团,眼里就闪过一丝疑惑。沈兵问:“将军可知兵士抛掷的是何物?”杨端和回答:“难道便是大败匈奴的霹雳火球?”沈兵发明“霹雳火球”大败匈奴一事早就在中原传开了,杨端和当然也听到了风声,只是他并不知道“霹雳火球”长什么样。沈兵回答:“正是。”然后朝跟在身边的仞扬了扬头。仞会意,当即下令来一组实弹。却见上来一什兵士,随着什长一声令下,就整齐划一的点燃手中“霹雳火球”之后往外一抛,就全部趴在地上。“轰轰”一阵爆响之后,数十步外的一片草人就被炸得东倒西歪,倒把杨端和吓了一大跳。他有听闻“霹雳火球”的威力,但只道多是口耳相传夸大其词,不想此时一见却是比传闻的有过之无不及。沈兵问:“将军,你看以此物攻城如何?”杨端和点头道:“却是攻城的好物事!”“将此物抛上城头,不需攻上城墙也能让敌人死伤惨重。”沈兵又将杨端和带到神武军军营。这一回就不需要沈兵多说了,杨端和一进军营就吃惊得瞪大了眼睛神武军正在练习骑射,那些骑军在马上挽弓居然也能射至百余步?这在中原可是没有任何一支骑军能做到。沈兵又问:“将军,以神武军比之河内兵又如何?”杨端和叹服着点头道:“老朽心服口服。”“以大梁军、神武军此等军力,战力自是远胜河内兵。”“以北地军为主力理所当然。”沈兵摇头道:“将军有所不知,这并非以谁为主力的问题。”杨端和奇道:“此话怎讲?”沈兵在旁边找了块草地,从怀里掏出地图一边在地上摊开一边解释道:“将军请看,从云中郡至九原有四百里。”“从九原至后套五原又有四百里。”“而九原刚定粮草不足,我大军所需粮草、装备皆需自云中郡运至前方。”沈兵这说的是实话。其实这不是九原是否“刚定”的问题。九原、云中郡因错过农期两年内无法自产粮食,几乎所有粮食都依靠云中郡纺布去中原交换或是由嬴政调配。而九原又新增百姓十余万。于是那粮食就是不间断的从云中郡送来却依旧不足。沈兵接着说道:“这前后粮路共八百里,若我军以十万河内兵攻五原而以两万北地兵护粮”杨端和闻言不由“哦”了一声恍然大悟。这的确不只是哪支部队战斗力强的问题,甚至都不是兵力够不够保护补给线的问题。而是若将十万河内摆到五原进攻匈奴,就意味着有十万张吃饭的嘴在八百里外这就算动员所有百姓运输补给都运不过来。但如果只有两万张嘴在八百里外,十万张嘴在九原及云中郡一带,那么后勤压力就会小得多不需要再将那么多的粮食运到前线那么远的路程了,当然被匈奴袭击的危险也会小得多。想到这,杨端和就惭愧的说道:“大将军所言极是。”“一切听从大将军安排!”同时杨端和心下暗想,自己应该尽快适应这种角色的对换并调整好心态,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