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兵是第三天赶到寿春的。原本沈兵和黑甲军不需要再上前线,杨端和的意思是他们一行人留在汝阴甚至撤回大梁养伤,剩下的战事有他处理。但沈兵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尤其此时大梁军还在前方作战,他这个主帅又岂能先撤回大梁。沈兵及黑甲军此时或许更应该称为“神武军”了。他们一到前线就收获得前线军士热情欢迎,无论是大梁军还是秦军。这是秦军的一种尚武军风,他们由于长期处在中原西部与蛮族接触颇多。蛮族那是妥妥的残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秦军相当来说还会明些,但受影响之下当然也是尊重强者而不问出处。之前秦军之所以看不起大梁军及神武军,虽有出身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大梁军及神武军是魏国降军。降军在秦军眼里就是弱者,被瞧不起是当然的。但是现在,大梁军及神武军各自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其中尤其是神武军,更是屡立奇功创下了连秦军都不敢想的战绩,且得大王赐名,于是秦军对它们的态度就由此转变了。魏呴带着几名亲卫迎了上来,老远就拱手笑道:“副将别来可好?”“汝阴一战,副将及神武军名震天下,属下及大梁军与有荣焉!”沈兵苦笑一声,回答:“说什么名震天下,差点就要名垂千史了!”魏呴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何况就凭楚军那区区几万人,又如何能取副将性命?”沈兵一时无语,区区几万人?不过沈兵也没跟魏呴多费口舌,他第一件事当然是去拜见杨端和。此时的淮河已搭起了几座浮桥方便秦军来回,上下游方向又打下木桩拉起封江锁链以免楚水军来援,于是这淮河天险也就徒有虚名。沈兵望了望远处被河水及秦军团团围困的寿春,虽是高大却像是一座孤岛似的形单影只,就连城头上的楚字大旗也飘得有气无力的,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落寞。一边前行,魏呴就一边向沈兵介绍:“淮北为两万大梁军,分守东、西、北三门。”“淮南为上将军亲率八万河内兵,守南侧两门。”这兵力布置是合理的。淮北虽说有三座城门,但这三城门都为淮水所困,只需要在城门处淮河对岸布设投石机和弓弩手很容易就能将楚军封在城门内。广个告, \\app \\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淮南一侧的两座城门却是连着陆地的。而且这两座城门还是大瓮城设置所谓的大瓮城就是有面积很大的双城门,为的就是能一次多派些兵出城作战。另外,城头的投石机、弓弩手还可以为出城列阵掩护,于是南面很难被封锁因此需要的兵力就更多。魏呴接着说道:“我大梁军另有三万驻守陶城及沿途城邑。”“大梁军战到此时,已折损近两万人了。”沈兵点了点头。两万人说起来不过只是个数字,但一想起汝阴神武军不过伤亡一千余人就排得满地都是尸体沈兵心下就感到莫名沉重。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心态。沈兵以前是个小兵甚至还是工师时,有战友、部下伤亡虽有感觉但并不深刻。但是现在,沈兵一听这伤亡数字就像是一个烧红的烙铁在他心里烙上一个数字。究其原因,沈兵认为这或许是因为以前自己也无能为力是在随波逐流,战场上的死伤跟他没有多大关系。但是现在,方略是沈兵定下的,兵是沈兵练的,部队也是沈兵指挥的这些人的死伤就与沈兵有直接关系了。于是沈兵总是忍不住想,如果自己再努力些,或是将计划制定得再完善些,不知是否就可以避免一些伤亡。然而想这些都无济于事,沈兵也知道这过于理想化。不一会儿两人就来到了杨端和的帅帐前。守卫见到沈兵立时便肃然起敬,不用吩咐就赶去通报杨端和。杨端和快步从帐内迎了出来,就到沈兵就欣喜的拱手道:“五大夫何不在汝阴多休养几日?”“难处由五大夫解决,此等围城小事就交由老夫来处理便可。”杨端和有意称沈兵“五大夫”,也有祝贺沈兵晋爵之意。说实话,杨端和其实也颇有危机感,他的爵位也不过是右庶长,不过比沈兵高两级。若沈兵按这速度晋升下去,超过杨端和也是指日可待。不过杨端和却想的比较远,他不会像陈隗那样寻思着打压沈兵。其实应该说杨端和没那么傻要知道这沈兵晋爵可是大王的意思,尤其还有赏金百两赐名“神武军”。赏金百两倒还正常,王翦获胜时也常有此待遇,杨端和跟着王翦东征西讨自然知道这个。但赐名“神武军”这可从未有过。这足以说明沈兵已为大王所重,甚至说是红人也不为过,此时杨端和再去打压岂不是自讨没趣?所以杨端和心下清楚,以沈兵的年纪及才华,位在自己之上只是迟早的事。等将来才巴结倒不如现在就做个好人尽力拉拢。因此杨端和才会出帐来相迎,否则身为上将军没道理出来迎接一个副将。接着杨端和就关心的问了声:“副将伤势没大碍吧?”沈兵赶忙拱手回答:“有劳上将军关心,只是皮外伤,无甚大碍。”杨端和点了点头:“那就好,回头我再唤那徐宪给你开上几副药。”“楚地湿气重,千万马虎不得。”徐宪却是杨端和的门客随军巫医通常都是水平不高的庸医,将军级别的自然不放心让他们医治,所以会带着“私人医生”。沈兵赶忙谢过,心下有些奇怪杨端和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客气了。不过沈兵也没太放在心上,只道是自己汝阴一战深合杨端和之意且扭转了攻楚局面才使杨端和有这般态度。正在沈兵发愣时,杨端和就坐回案前,对着案上的地图说道:“副将来的正好。”“这是我军布防图,副将看看是否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