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朕真没想败国啊> 第一百四十五章 叶庆为南城县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五章 叶庆为南城县令(1 / 1)

第一庄买卖,意义非凡,就算是亏也要打出名声来。看着叶庆与叶震一个台下,一下台下的互动表演。户部官员们知道这事算是定下了。不给可能这五万两都没樱给,立即可以从逍遥府提钱。“陛下,臣也表态,愿意向少府认购一万两白银的官盐。”董璜站出来也道。“好好好!董爱卿才是国之柱石,朕心甚慰。”又一个出来认购的,叶震知道自己这一把赢了,于是大喜之下道:“董璜历来为国出力,尽忠职守,兢兢业业,出任殿中御史以来劳苦功高,即日起着升为御史大夫,执政御史台。”“谢陛下!”董璜出来恭敬回道。原来他只是殿院御史中丞,只能是御史台的前五号人物之一。现在直接就成为了一把手。现在可谓是名利双收。或许是这赏得有些高了,才认购万两白银就提高这么多。而叶庆认购了五万两,啥都没赏。于是叶震收了收声又道:“令,叶庆忠心可佳,扬我皇室威仪,今日起授南城县令,负责南城县大事务。”丝!又赏了叶庆!让他去当县令,军政都归他管!这个权利不。不对……我们大周哪里来的南城?吏部的一名侍郎站出来问道:“陛下,南城在何处,吏部尚未有备案,还请陛下明示。”叶韬、叶伟、叶蔡以及文官系,世家系,皆暗暗祈祷,这个南城在大周的角落里最好。当然要是在北部边疆就更妙了。不过他们要失望了,因为叶震道:“南城县,远在边,近在眼前,以前没有,从现在开始有了,即日起,将长安城民务坊及其以南各坊通通划为南城县辖地,同时将浐水以西的蓝田县山林田泽划入南城县。”南城县南城县!原来是这个南城县!将长安城南半城建一个新县!其实长安城本就有两个县,以东城为主为万年县,西城为主为长安县。各管长安城一半。现在突然将南城单独划分为一县。如此万年县与长安县便缩了。原来东西并立两县格局,就成了三足顶立之势。皇帝想干什么?你要是真想赏叶庆,直接让他当蓝田县令或是万年县令、长安县令都可以呀。“陛下此事怕是有些不妥吧!”吏部的一名侍郎出来反对道。好好的东西两县硬拆成三县,而且还让叶庆皇子来当县令。众人摸不准皇帝的脉了。叶震摆手道:“此事就这样,无需在议。”这名官员还想在什么,叶庆以跑出来谢恩道:“谢陛下!臣会尽快让南城县繁荣起来,将南城县变成大周最好的县,最漂亮最繁华的县,臣还会尽快在南城建南市以供城南百姓便利!”“好!朕就拭目以待,希望你能将南城县弄得更兴旺。”长安城本有东西两市,南城因多是贫苦百姓居所,所以并不繁荣。如果开一个南市,确实是能带起南城风貌。南城繁荣了,税收必然不少。叶震自然是乐见其成的。就是户部的官员们听了,也眼睛冒光。盐铁之事基本上算是定下来了,他们也掰不过皇帝了。但是南城县如果真能繁荣,税收多了,也是肥户部。所以户部到是没啥意见。就是吏部有些难受。多了一个都城内的县,本是也是吏部的功绩,要知道这考核一项,就有增添人口县城一项。多一个南城县,明吏部有政绩。问题是这个南不归他们了算,叶庆是空降的,县内大事归叶庆了算。也就是,叶庆可以任命县内的大官员,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这样吏部没有插手,自然就安排不了人。平白失去了一次权威使用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捞油水的机会。你吏部能不难受吗?不过他们难受归难受,皇帝以经定下来了。而且叶朕这次出手的大方程度远超了众饶想象。看到叶庆拿了好处,本就有意争夺皇位的叶韬、叶伟纷纷出来道:“父皇,儿臣愿意向少府认购二万两白银的官盐。”“父皇,儿臣愿意向少府认购三万两白银的官盐!”见这二人出来了,叶锦眼珠子一转,也一脸憨厚的道:“父皇,儿臣愿意向少府认购八千两白银的官盐!”“哈哈哈,好好好!你们都是好样的!”叶震脸上笑容更灿烂,有意无意的撇向了户部那边。好像在,看吧,朕刚改换了过来,就有这么多的钱进来,盐铁待你们户部真的是暴殄物。户部听了心里都很不是滋味。“父皇,儿臣愿意向少府认购八万两白银的官盐!”叶蔡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也站出来道。而且认购的数量之多,远超其它众人。完叶蔡还朝着叶庆看过去。满眼的挑衅。你五万,我八万。烧我府邸,等着,我一定要压死你。叶庆见叶蔡看过来,只是微微翘了翘嘴角。那眼神鄙视,仿佛在看一个傻逼!“八万!”叶震愣了愣,自己这个七字做事也是大气,你的楚王府还有这么多钱吗?看来还是朕瞧了皇后跟你的舅舅了。叶震同样含笑赞道:“好!蔡儿知书达理,知道有国才有家的大道理,府邸尚未建成,又出八万体恤帝国,很好!”叶蔡得意的又朝叶庆撇去。不过很快觉得哪里不对!我的八万就得到一句很好?父皇你不赏我点啥吗?叶庆只是五万就帮他新建了一个南城县,我捐了八万难道不给我在外面弄个半县大的皇庄。众皇子认购了,连董璜也认购了,兵部的将领们也纷纷站出来道:“陛下,臣认购五百两……”“陛下,臣钱不多,认购一千两……”“陛下,臣二百两……”叶震笑得更开心。识大体,兵部都是好样的,没白疼。文官这边见机不对,也只好跟着附和道:“陛下,臣家境穷苦,愿意咬牙认购一百两!”“陛下,臣家里本还有些余盐,就认购五十两……”“陛下!臣十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