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百年,强邻蔑德。燕云不守,三关为墟;辽海燕冀,尽丧夷狄。宋政不纲,虿尾作妖;澶州一纸,故土遥遥。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始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承嗣不才,剑屦俱奋;草起寒微,百战图存。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契丹未灭,何以家为。各族各地,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复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当骆永胜出现在延安的时候,黄帝陵已经完全修葺一新,整整三十万大军仰面看着高台之上,骆永胜将一纸祭文扔进了熊熊燃烧的九州鼎中。此鼎当然不可能是大禹留下的九州鼎,这是陕西当局按照周代时古书上的记载仿制而成。鼎只有一个,而不是九个。但就这一个,祂的名字就叫九州!祭台之上,除了九州鼎这件象征华夏文明神权的神器之外,还有一把剑、一方印。剑名轩辕,当然,这绝不可能是神话传说中轩辕黄帝的佩剑,这是工部用时几个月搜罗天材地宝打造而成,削铁如泥、宝光十色。剑鞘之上,以黄金雕刻龙凤麒麟,栩栩如生,在红日下神光四射。至于这方印,当然是传国玉玺。当初骆永胜故作大方把此印留给了老赵家的,骄纵了赵家人的心,慢了东京士大夫的戒备。后来寇老西冲冠一怒,杀的开封府血流成河,此印自然要重回骆永胜的手中。轩辕剑、九州鼎、传国玺。这一刻,三神器算是备齐了。甭管这三件里面,是真是假以不重要。民心所向,就是真。民心背弃,就是假,一如当初骆永胜所说的那句话。民心才是神器!而他骆永胜,作为天下人心中的君父,授予了此三物,神器的身份!毋庸置疑,天地不敢逆!祭台之下,四方站了六百猛士,将骆永胜方才诵读的祭文再次传诵。浩荡荡军阵之前的排头兵也开始诵读。继而之的,是三十万大军的齐声诵读。“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当合声共祭结束之后,祭台最下方站着的文武两排官员中,魏禀坤走了出来。他双手捧着一绢赤红丝帛,开始沿着祭台左侧的文道拾阶而上。级有九十五之多,魏禀坤足足走了几分钟。他走的很稳,在三十万大军、在天地注视之下。最终踏足祭台之顶,转身背对骆永胜而面向天地、面向文武百官、面向三军将士。双手拉开,大声诵读。“开基创业,既宏盛世之舆图;应天顺人,宜正大君之宝位。苍生咸仰,红日方升。盖闻以道化民者谓之皇、以德教民者谓之帝。惟首出于庶物,用光建于鸿名。由是继百王而立国家,定四海而总纲纪。事闻在昔,运际当今。钦惟大王,勇智承于始祖,聪明冠世,道德成于炎黄。扫除六合之风尘,拯救兆民之水火。拥雄军而北上,孺子秉玺而出迎,命将师以南征,伪统束身而就缚。由是天下归赴,若江汉之朝宗;邦域肇隆,有金城之巩固。既膺在躬之历数,必当归御于宸居。上以答于天心,下以符于民望。宜俯从众请,早定尊号。臣等爰合群情,躬以劝进。面朝廷而虎拜,仰圣主之龙飞。发政施仁,参赞两间之化育,钦礼作乐,开拓万世之太平!此臣并百官、三军、万民;日月星辰、山川河岳、万物生灵共表,谨请我主,进皇帝位!”随着最后一声高歌落毕,魏禀坤转身,面向骆永胜行跪拜大礼,同时将此诏举过头顶。自魏禀坤之后,祭台六百猛士,亦是以骆永胜为中心,双膝跪拜,昂首高歌。“日月星辰、山川河岳、万物生灵共表,谨请我主,进皇帝位!”祭台之下的百官并三十万大军于此刻具皆跪拜。“日月星辰、山川河岳、万物生灵共表,谨请我主,进皇帝位!”君权普照神州地,长风万里尽汉歌。劝进的高歌连呼三遍,直呼得风云变色,苍穹摇坠。起风了。有一排归雁恰迎红日而飞,经过祭台之上空,闻此高歌,竟是惊得双翼不振,自空中而坠,眼见便要摔死当场,才勉强可以奋翅。但也不敢再腾空而起,具敞开双翼趴伏在地。天地之间,此刻独有骆永胜一人傲立。飞禽走兽、草木生灵皆折腰。骆永胜深吸了一口气。吐出后,又一次深吸了一口气。如此往复三次。激动到近乎颤抖的心才勉力平复下来。六年寒微、九年奋力,十五年岁月弹指一挥间。终于在此时此刻,结出了最璀璨的果实。晋皇帝位!自此披日月于脊背,系江山于腰间。他不是神,却拥有连神都要俯首的权力。合万民之信仰,聚山河之伟力。口含天宪,身化国家。既晋帝位,亦登神阶!终于,在短暂却又恍惚永恒的等待中,骆永胜拿起了传国玺,配上了轩辕剑,走到魏禀坤的面前。割开自己的手掌,将鲜血淋漓在传国玺的底部,最后卡在这份劝进诏书之上。“朕以皇帝之名,准卿等所请。始祖肇临,天地同听。朕,姬姓骆氏永胜,和兆民之殷望,自始登基。国名大楚,华表凤凰。”言毕,骆永胜拿起魏禀坤手中的劝进诏书,转身再次走向熊熊燃烧的九州鼎,将此诏扔了进去。大火的燃烧中,青烟升腾于苍穹。始祖鉴之,天地同闻。身背后,魏禀坤第一个朗声喝拜,顿首三记。“八荒纳贺、四海咸歌,黄天后土皆念之。恭祝大王晋皇帝位,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纲是六十万字登基,结果到这八十万字了,可能是作者君废话有点多,大家海涵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