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1111章太子的危机(第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1章太子的危机(第二更)(1 / 1)

周婉言连忙强作镇定:“夫君,那你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我稍后会找他来谈话,你最好也在场,他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向他传递一点,父母和孩子之间,任何事都是可以沟通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有了信任,才能顺利地理清楚发生的事,而不被有心之人利用,你明白吗?”“嗯,臣妾明白了。”“王承恩,你去给皇后准备一些安神茶来。”“是。”“对了,让赵贵妃进来吧。”“是。”赵清月急急忙忙走了进来,她一看皇后在这里,说道:“姐姐也在。”周婉言勉强挤出一些笑容来,她的状态显然不太对。“清月,你来找朕有何事?”“确实有要紧事。”“但说无妨。”“夫君,我见到丁在年了!”崇祯霍然而起,显然心中非常震惊。“他在何处?”“我们在北京酒楼见的面,现在他应该已经不在那里了,我让人跟踪了他的行迹。”崇祯心头忽然之间卷起了一层层巨浪。他脑子里一下子浮现出无数场景,包括昨天的行刺,以及今天的招供书,还有陈志、沈立那些人。还有红娘给过来的那些反战派的官员。当然,重点是今天的招供书。招供书提供了非常明确的信息,那些刺客是一个叫陈斌的人组织策划的。陈斌的身份也曝光了,北京宏图商社的老板,做布匹买卖的,规模并不大。但他却是上海那个陈志的亲弟弟。陈斌现在已经扔到了北镇抚司衙门里,正在审问。相关人等已经八百里加急南下上海。昨日行刺,行刺失败,上海那边可能被牵连到的人,在接到消息后,必然会快速逃离。所以现在八百里加急南下抓人。有一个重点值得注意,陈志是太子保的人。在那些招供书里,直接就提到了太子。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盘棋,到目前张凡还并不知道。不过,赵清月此时提供的这一重要信息,让他突然之间想明白了不少事。崇祯本来打算问“他为何要见你”,但话到嘴边,就收了回去。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问了之后,让赵清月如何回答呢?所以,他没有问出来。既然赵清月转身回来就把这件事告诉给自己,说明这个女人,其实已经有了明确的立场。事实上,连丁在年也没有想到,赵清月转身回来就会把这件事告诉给皇帝。要知道,赵清月把这件事告诉给皇帝,其实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赵清月以前是反贼,她之所以成为皇妃,其本质还是皇帝有了计策,利用了她。张凡主动建立了这段关系,且是建立在利用的基础上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关系中,必然包括了猜忌和不信任。所以,赵清月见丁在年这种事,若是皇帝知道了,必然会对她有更大的猜忌。这是丁在年敢于见赵清月,且敢于跟赵清月谈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丁在年能肯定地推测,赵清月和皇帝的关系,其实并不稳定,他们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一丝裂缝。而现在看来,丁在年显然失算了。赵清月对皇帝的依赖,连她自己都赶到意外。张凡也很聪明地没有把气氛拉到怀疑和敏感的地步。他只是说道:“他没有伤害你吧?”见皇帝没有问原因,而是先关心自己,赵清月心头一阵感动,她说道:“没有,他只是找我谈了一些话。”赵清月停顿了下来,皇帝也没有继续问,毕竟周婉言在旁边,有些话不适合让周婉言知道。周婉言并不知道赵清月的过去,没有过去那些信息的背书,周婉言听到一些话后,必然会感到震撼,且消息一旦传出去,可能引发失控。过了一会儿,王承恩过来了,他给周婉言一份安神茶。“婉言,你好些了吗?”“夫君,我心中一直不安。”“这件事你不要跟任何人说,你先回去用午膳,休息一会儿,下午我们一起见他。”“嗯,臣妾先告退。”等周婉言走后,赵清月连忙说道:“夫君,昨日行刺你的人,可能是丁在年安排的。”崇祯故意装作不知道:“此话怎讲?”于是,赵清月将与丁在年的谈话说了一遍。当然,她省去了一些内容,主要省去的是丁在年提出条件让她的孩子当太子。这种事,是一定不能说的,不然自己就陷入到接下来的太子案中。赵清月的智商可以说非常在线。好家伙,崇祯直呼好家伙,丁在年这家伙,是朕小瞧了你,居然跑到朕的枕边人这里来吹风了。“夫君,现在怎么办?”崇祯一把抱住她,说道:“不必着急,丁在年翻不了天,你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安安心心过日子。”赵清月离开后,崇祯脑瓜子一直转个不停。这件事的大致脉络其实已经清晰化了不少。太子可能是被人给利用了。太子和陈志那些人走得很近,本身应该是被人故意安排了。再然后使陈志、陈斌与刺杀扯上关系,使太子牵连进来。如果刺杀成功,太子上位。如果刺杀不成功,太子被废。太子被废对他们有什么好处?等等!这里面有一点,崇祯想不明白。他们为何要孤注一掷,如此急于求成?太子被废,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崇祯越来越疑惑这群人做事动机了。这件事乱就乱在这里。下午的时候,皇后来了。过了一会儿,朱慈烺也来了。“不知父皇找儿臣何事?”周婉言正要说话,被崇祯制止,他说道:“用午膳了吗?”“用过了。”“你今日拖人送过来的户部的账目,我都看了,账目清晰,做得很好。”“父皇过奖了。”“朕听说你还亲自去战死的家庭去抚恤过?”“儿臣只是想去了解他们实际生活情况,毕竟有些人为国家付出了生命。”“嗯,你的做法是对的,户部的事,你做的很优秀,对待下属方面,你做的也很不错。”崇祯话机一转,说道:“这里有一份文书,你看看?”他让人将那份招供书给了太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