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756章 卢老爷的使命(第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6章 卢老爷的使命(第二更)(1 / 1)

此时此刻的西北和辽北,都在打仗。一旦新的科技产品量产后,别说双向作战了,南洋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再加英国人,四国联军一起来,朕也吊打他们!火炉越烧越旺,浓烟滚滚。终于,发出一声蒸汽的鸣笛,轮子在铁轨上开始动起来了。张凡脑子里瞬间一空,一股巨大的喜悦涌上心头。那蒸汽的鸣笛回响在校场上。那是敲开时代大门的声音,那是工业强国梦的声音。火车开始动起来了。下面的轴距在蒸汽的动力转化下开始工作。而且速度增加逐渐加快!这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再也忍不住了。尤其是徐光启,老泪纵横而出。张凡眼睛一眨不眨,看着那火车走到铁轨的尽头,足足有一百二十米。最后,上面的人刹住了车。“立刻成立铁道部,在北京、沈阳和长安分设铁道局,立刻开始铺铁路。”“汤若望,你做铁道部部堂!”“陛下,是否操之过急了,现在刚测试成功,若是还有需要改进的”“需要改进也是等实际投入后,才能发现问题,科学院负责理论和发明,改进必须从实践中来,否则永远无法推行。”“是!”众人已经习惯了皇帝实干派、雷厉风行的作风,立刻应了下来。“朕会让方正化过来协助你,需要调派任何资源,他都会从中协助你。”崇祯目光明亮,仿佛有两团火焰在燃烧,“朕不管你用任何手段、任何方法,都必须快速推进铁轨和蒸汽车的建设。”“臣领旨。”汤若望顿时感觉肩头压力又打起来。为何要汤若望这个老外来承担如此重要的事情?首先,汤若望肯定是回不去他原来的国家了。他这种级别的官员,要出北京城,那都得有人看着,别说离开大明了。其次,汤若望现在手里负责的是钢铁部,统领全国钢铁制造。火车可是真正的工业时代产品,需要大量的钢铁,由他统一兼任,在调度资源的时候,会更加畅通。从北京制造局离开后,崇祯的心情好大。他刚回到紫禁城,方正化就跟他说,卢象升回来了。卢象升回来了?卢象升终于回来了!“快传!”“是!”不多时,崇祯就在乾清宫见到了卢象升。“臣参见陛下!”自崇祯八年的辽东之战结束后,卢象升留在辽东,又进入朝鲜追击多尔衮,后被调度到日本。两人已经两年多未见了。崇祯拍了拍卢老爷的肩膀,笑道:“我们的卢帅晒黑了!”不仅仅晒黑了,人也憔悴了许多。今年的卢象升39岁,但已经多了一些白发。可见他平日里在军中是非常操劳的。卢象升挺直身姿,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支锋利的枪,他说道:“陛下交代臣的事情,都已经完成了。”“辛苦你了。”看到卢象升,崇祯心中似乎有一种踏实感。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他没有多余的心思,一心就想着报效朝廷。别的统帅打仗可能会留一手,但卢象升永远都是拼尽全力。一个简单的人,一个认真的人。“回家看望家人了吗?”“还没有,臣刚回北京,就来了。”“好,朕和你长话短说,说完快回去好好陪陪家人。”崇祯指着地图:“朕已经收到情报,皇太极在辽北的这个地方驻守了一部分兵力,约有3万人,这些兵力都是在辽北征集的。”一听到皇太极,卢象升就激动了起来:“臣愿意领兵前往!”“不急,朕已经派袁崇焕向北推进,在这里,更北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地方,朕姑且叫它三江平原,皇太极的大部分兵源来自这里,这里有许多部族群居,土地肥沃。”“这一次朝廷出兵,要么不打,打就将这一代全部打下来。”“但仅仅只是辽北,还不足以消灭我华夏北部之隐患,蒙古人与我大明斗了两百多年了,漠南蒙古已经彻底臣服。”“但是漠北、漠西蒙古人都还虎视眈眈,他们一日不除,朕一日寝食难安。”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那三江平原所在地,就是后世的北大仓。“朕这一次紧急调你回来,是有另一个任务要交给你。”“请陛下明示,臣愿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漠北三部与皇太极联合西征,此时此刻在西域和瓦剌人打仗,朕要你率领一支铁骑,越过大漠,深入漠北,去打掉漠北蒙古人的老巢!”越过浩瀚大漠?要知道,即便从北府北上蒙古高原腹地,纵深也有一千多里,中间有茫茫大漠,几乎没有补给点。当年汉武帝的漠北之战打完后,汉朝的财政差一点就崩了。大明朝之所以两百多年都没有干掉蒙古,就是因为漠北蒙古藏得太深。甚至有蒙古部快到贝加尔湖了。崇祯从档里取出了去年年底传过来的绝密档。那是军情处收集的漠北各部的位置和大致情况。他将附件递给了卢象升,说道:“这是前方送过来的,你回去好好研究研究。”“是。”“朕要你这一战彻底端掉漠北蒙古的老巢,重创他们!”“陛下放心,臣必不负陛下重托。”“回去休息吧,多陪陪家人。”“臣告退。”京卫军的调度是最高机密。毕竟北京有不少蒙古商人,你无法分辨出哪些商人是漠北蒙古的探子。就在崇祯调度了京卫军的时候,李定国已经返回定北寨。此时此刻,在定北寨附近,十万辽东军集结。铁甲如同海洋,旌旗遮天蔽日。辽北的局势已经进入剑拔弩张,大量的探子在前面收集情报。不仅辽北的战火即将全面燃烧起来,在数千里之外的青海,郑崇俭第五军团已经越过兰州,快速朝西宁城推进。三月二十六日傍晚,从兰州抵达西宁城外的明朝官员,以使者的身份,进入了瓦剌人的军营。这是总督府传达下来的命令,洪承畴明显想要跟瓦剌人议和。当然,议和是假,拖延才是真。大明朝的官员最擅长这一招,当年抗日援朝既是如此。拖到郑崇俭的大军到后,和瓦剌人决一死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