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北京已经渐渐转凉了。所有的事情看似都有些紧迫,毕竟在缺钱的时候,任何问题都会被放大许多。例如正在等着发放的抚恤金,不能再拖了。例如西部军区和南部军区的军费、扩建费用,都需要钱。甚至要抽调一支军队出来干日本人(日本这个称呼是从宋朝开始的),也需要钱。更别说将来在南洋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争夺地盘了。八月十六日,兵部郎中余大成带着大明天子的愤怒和责问,奉命出使日本。他将前往天津港,从那里出发。这预示着大明朝与日本的关系,正式进入紧张状态。下午的时候,刚刚午休完的崇祯见了陈子龙。陈子龙汇报了国债最新的数额,仅仅是北京,一共卖出去900万两,比预期的多100万两。国库里还剩3500万两。现在要发下去的抚恤金一共是2730万两。抚恤金是最紧要的,关乎对阵亡者的关怀。军委会已经安排人在发放。一旦全部发下去后,就只剩下770万两了。加上900万两国债,1670万两。第三季度的军费要发下去,500万两,军粮要跟供应商结算,300万两。南部军区扩建,预计划600万两。西部军区扩建,第一批预算已经划了600万两。这就需要2000万两。扩建的军费先发下去,部分军区军费先发。剩余需要的钱,现在毕自严在从各个国有商社的收入里提前抽取出来。预计在九月,可以抽取800万两。抚恤金、军饷、军粮问题都不会太大,解决完后,还剩470万两。第三季度军队的钱基本上解决了。官员们的俸禄300万两(第三季度),也可以发下去。最后剩下170万两。再拿100万两出来行政费,也就基本只剩下70万两了。下一个季度需要的钱?得想办法。没有人知道崇祯现在有多缺钱,军队在外面打仗,物资绝对是充足的,但他们绝对不知道皇帝现在连借的钱都快没了。倒是袁崇焕最近上报了个数字,辽东抄出了300万两。但这也绝对不够第四季度的军费。不知道朝廷财务表的还在大肆赞美盛世来了。真正看过朝廷财务表的估计会绝望。不过,崇祯并不无绝望,因为朝廷每天都有大量银子在进来。现在无论是税收,还是国营商社,营收都还不错,至少勉强能撑着。至于到底赚多少钱,得年底才能知晓。听陈子龙汇报完后,崇祯便去了一趟北京制造局。徐光启年龄也大了,现在黄宗羲进入北京制造局,协助徐光启做文书管理。来北京制造局,主要是了解现在蒸汽机的产能如何了。蒸汽机已经进入第三代,无限接近瓦特蒸汽机,甚至在半年前,北京制造局已经开始与纺织机结合成功。基本原理制造已经全部打通,现在主要是在优化如何与更多的纺织机结合起来。这是为了扩大纱布、丝绸、棉布等产能。例如以前手工时代,一天能生产1万匹布,进入蒸汽时代,一天能生产20万匹布,而且工人只需要以前的三分之一。以前国营的纺织业一个月能净赚30万两,现在一个月就能赚700万两(工资减少,成本下降)。当然,前提是蒸汽化全部普及。而目前来说,蒸汽机和纺织的结合,才刚刚在北京制造局开始。一旦真正做到蒸汽机和纺织的结合,产量进一步暴涨后,大明朝那时候才真正开始开挂。为什么这么说?那个时候,国内2亿多人的市场可以满足了,甚至用几年时间就能打饱和,将布料的价格都打下来。不仅如此,还能对海外进行大规模倾销了。主要,是倾销!什么是倾销?就是薄利多销,用数量争取价格优势,将海外各国的纺织业全部打掉。那个时候,别说南洋了,源源不断的丝绸、棉布运往欧洲,大半个欧洲全部用“大明制造”,想想那个场面。那时候,崇祯还会缺钱么?那时候,大明朝还会缺钱么?有钱了,各行各业都可以发展起来。甚至建立国际金融体系。这才是蒸汽机被称为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工具的原因。在徐光启等人的陪同下,崇祯见到了蒸汽机与纺织机的结合。看到蒸汽机连接着多台纺织机,虽然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亲眼看见后,崇祯还是欣喜如狂。黄宗羲说道:“陛下,蒸汽机不仅仅连接到纺织机上,三个月前,臣等还在造纸厂投入了一台做测试。”“测试如何?”“经过两个多月的测试,现在已经调整好,可以正式投入。”“好!还有印刷厂,印刷厂也可以用!”如果用到造纸厂和印刷厂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赚钱?不不不,赚钱是次要的。书本的费用会大大降低,书本的普及会大大增加,对新学的推动是革命性的。总之,蒸汽机一旦真的实现对外转化动力,它能利用到的场景就太多了。“今年北京制造局能投入多少台使用?”“回禀陛下,投入20台没有问题,不过臣觉得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哦,你说说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黄宗羲说道:“北方原材料缺乏,真正纺织大省都在南方,朝廷应该将这些蒸汽机优先普及到南方,例如南京江宁纺织局,杭州纺织局,武昌制造局,成都制造局,当然,还有上海纺织局,泉州纺织局,广州纺织局。”黄宗羲虽然年轻,但不愧是经常跟随在皇帝身边的。他说的这些地方,要么是国内位置非常重要的地方,要么是沿海出口商贸发达的地方。反倒是北京的原材料有限,即便配置再多的蒸汽机和纺织机,也受限于原料。“说得好。”崇祯转身说道,“曹化淳。”“奴婢在。”“各地纺织局需要配置多少台,这事朕交给你来处理,只能多不能少,找各地纺织局的官员进京先学习。”“是,奴婢知道该如何办。”“这事要快,朕相信,各州府的知府,各省的布政使,对它兴趣也非常大。”“陛下放心,奴婢这就去办。”现在泉州与南洋的商贸,每年可以赚数百万两。只要蒸汽机投入使用,一个泉州港的收入就能破千万两,完全不在话下。而且将来收复西域,在那里设置棉花厂,完全可以将国内的棉衣快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