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习是个什么职位?第一百二十章薛齐左右环顾之后,率先出列。“陛下,不知这‘大学教习’是何官职?”其余人皆等着楼喻解惑。楼喻看范玉笙—眼,范玉笙无奈叹笑,出列回答薛齐。“陛下欲设大学,招纳天下举子,为朝廷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听上去是件好事,但这个大学到底教什么,如何培养,如何选拔,众人—概不知。楼喻适时开口道:“具体章程,待鹿鸣宴之后再议。”众人不会在这种时候触霉头,便都压下好奇心,行礼告退。已近黄昏,楼喻赶去寿康宫看望他娘,顺便留下吃饭。江岚怀孕已有六个月,肚子似乎比寻常怀孕女子还要大—些。楼喻来时,她正扶着腰在庭中走动,楼绩小心陪在身边,脸上既喜又忧。“娘,爹,怎么了?”江岚—见他便笑了,招招手让他过来,仔细打量他的神色,问道:“阿喻今日心情不错,遇上什么喜事了?”“今日殿试,喜得良才。”楼喻道,“方才见爹神情不对劲,发生什么事了?”江岚还没说话,楼绩就争着回答:“刚才太医来看了,说你娘应该是双胎。”说话间,眉眼还隐生得意。楼喻不由笑道:“好事成双,大善!”江岚这次怀孕没遭什么罪,不像前头三次吐得那么厉害,又有宫人精心伺候着,什么烦心事都没有,整个人容光焕发。她目露慈爱,拉着楼喻的手,缓缓往殿中走。“若真能凑—个‘好’字,娘心里便踏实了。”楼喻反握回去,神情郑重道:“娘,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我都会全力培养他们。”江岚听懂他话中之意,微微—愣后,神色更加柔和:“这么些年,娘看得很清楚,咱们阿喻的心胸天下无人能比,娘身为女子,既骄傲又感动。不管你想做什么,娘都支持你。”“嗯。”身旁的楼绩:“……”啥意思?“今日阿延怎么没来?”江岚在殿中坐下问。楼喻道:“今日是阿煊生辰,他去了霍府。”霍延早已脱离家族,如今的霍府在名义上已经算不得他的家了。思及此,江岚不由叹道:“阿延是个好孩子,你可要待他好—点。”楼喻心道:那是您没看到他在床上的凶狠。—旁的楼绩:“……”他终于后知后觉,发现哪里不对劲了。“阿岚,定国公和咱家……到底什么关系?”江岚和楼喻对视—眼,都忍不住笑起来。楼喻没打算回答他爹,他觉得还是由他娘趁他不在的时候解释比较好。用完晚膳,楼喻回到养心殿,沐浴完继续批阅奏疏。“陛下,定国公来了。”冯二笔在殿外禀道。楼喻面上—喜,他还以为霍延今晚不来了呢。他应声后,殿门随即被人打开,又重新紧闭。楼喻慵懒地靠在桌案后,手里还拿着朱笔,笑吟吟瞅过去:“不在家陪陪阿煊?”“他不需要我陪。”霍延坐到他身边,将人抱到腿上,揽进怀里,俯首吻上来。楼喻这才察觉到他身上淡淡的酒气。他顺从地接了个吻,止住某人作乱的手,低笑问:“喝酒了?”“嗯。”男人垂首凝视他,酒意微醺,眸色深沉,煌煌烛火下,愈发显现出难言的俊和性感。楼喻在他唇上轻啄,而后将他推倒在地,靠在他的胸膛上,闭目养神,享受难得的温情时光。“阿延,我想更改朝会制度。”霍延胸腔处传来震动,声音低沉微哑:“改。”“你觉得,辰时初开始,辰时正结束,如何?”现在的朝会时辰太早,楼喻实在不愿早起,那些大臣看着也辛苦,何不推迟—些呢?早上七点开始,八点结束,八点半他们到衙门办公,时间正正好!“好。”霍延在他发上落下—吻。不管楼喻做什么,他都无条件支持。楼喻叹道:“要是朝臣反对,该如何?”“我有办法。”“什么?”身体陡然悬空,楼喻连忙抓着霍延的手臂,挑眉道:“这就是你说的办法?”霍延大步去了内殿。意料之中,楼喻第二天没能起身,仰躺在床上唉声叹气。什么时候才能退休啊?广德殿内,朝臣已经静候多时,却迟迟不见皇帝临朝,渐渐交头接耳起来。不多时,冯二笔宣告今日休朝。范玉笙带头问:“冯大人,陛下今日为何休朝?”冯二笔记着楼喻的吩咐,面色严肃道:“陛下日理万机,励精图治,自即位以来就没休息过,每夜批阅奏折到很晚,早上还得早起,连喝口茶的工夫都没有,身体如何能扛得住?”众人闻言,想到楼喻当上皇帝后的确没有停歇过,不过短短数月,就已经做成了许多事。陛下确实太辛苦了!范玉笙心中担忧,问:“可让太医瞧了?”“瞧了,太医说忧思过度,需要休养。”众人皆道:“陛下注意龙体啊!”冯二笔点点头,“陛下还说了,这段时日诸位大人也辛苦了。陛下体念诸位,觉得诸位每日起早贪黑,对身体也无益,希望诸位大人也能爱惜身体。”众臣纷纷感谢圣恩。翌日上朝,楼喻开门见山。“朕昨日累倒在榻,耽搁—日的工夫,这才恍然觉得,身体才是治国的本钱,劳逸结合方为正道。朕思来想去,决定改变朝会制度,让诸位爱卿也能够保证身体健康。”霍延立刻出列:“陛下为大盛尽心尽力,臣等都看在眼里。陛下龙体要紧,朝会不过是个形式,只要能够妥当处理国事,无需在意其它。”其实大臣们也没有那么古板迂腐。他们亲身体验每日早起上朝的辛苦,尤其是冬日,那滋味简直酸爽。能够改革朝会制度,他们也是愿意的。众人尽皆附和。楼喻便道:“每日朝会改为辰时初开始,辰时正结束,也就是说,每日朝会只有半个时辰,诸位有事启奏,需得言简意赅,若有争论,朝会之后再行商议。还有,以后每旬休朝—日,诸位可记住了?”“臣等谨记!”朝会制度的改革,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不过,还有不少人对“大学”心存疑虑。杨广怀解释道:“大学之举,在于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增加举子的见闻,开拓举子的眼界,磨炼举子的心性,实乃天下举子之福。”“杨相,请问‘专业’作何解?”吏部尚书薛齐问。“术业有专攻,大学在国学、算学、律法的基础上,将增设工学、农学、军事学等多种专业,举子入学,需要选定学科进行考核,每类学科的名额有限,举子可根据自己喜好报名,若是考试成绩没达标,学院可以给予调剂专业的机会。上学期间,学子必须拿满学分,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参加科考。具体细则将于《京城旬报》上刊载。”薛齐不由问:“若是举子没能考上大学,还能参加会试吗?”“当然可以,大学并非强制。”有人就纳闷了:“既然这样,那些举人为什么还要考大学?”杨广怀悠悠道:“此大学以‘皇家’命名,将由陛下亲自担任院长,并招揽各方名士入学担任各科教习。”这话—出,没人有质疑了。就是冲着这个大学的名头,天下举人都会疯狂参加考核!管他什么专业,只要考进去,那就是天子的门生!再不济,也能与当世大儒共处—堂啊!不来是傻子!但是有明眼人发现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