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军事历史>重生之病骄女帝> 第191章 不认同科考内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1章 不认同科考内容(1 / 1)

见司屹看向她,史凤娇鼓起勇气问:“我想问一下,我父亲的事情严重到什么地步,有没有可能出现转折?”她要先了解清楚父亲所犯之罪,才好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原本想回答她的,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司屹面无表情地回答:“不知道。”说完转身而去。司屹原本是想回答史凤娇两句,刚才那一刻,他脑子里突然冒出柳表妹向他表白的情景,他便想着,还是尽量少和女人牵扯。反正史光志的事情已成了定局,到时会不会累及家人也不是他说了算。史光志的女儿要问就去问中原王好了。史凤娇没想到司屹这么不给面子,脸上又羞又恼,但也无可奈何。罢了,明天还是再去找一次文英吧。前几天,她去找了魏文英,想让文英替她去问一问护国侯,可文英告诉她护国侯离开皇城已有些日子,不知什么时候回。现在司屹回来了,护国侯应该也回来了吧。……**虽然今天是公西月回来后第一次上朝,但她也没多多少事情。朝廷内确实如公西月所料,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她出去的这段时间,内阁6人将要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公西月翻看了一下,都没什么大事,只礼部上了一个折子,建议恢复科举考试。在前朝时,曾经有一个科考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分为地方上的乡试、朝廷的省试与殿试。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科举最初的目的是为朝廷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更为公平、公开及公正。但前朝灭亡后,是多年混战,大宇朝建朝后,当官的自然是当初立了功的人以及他们推荐之人。但现在,大宇朝已立国近十年,在位的也是第二任皇帝,是有必要开科举考试的。礼部的这个折子被承国公等人压下了。从他们的利益考虑,自然是现在的举荐制更好。公西月对科举制度本身并无意见,但她对前朝的科举内容有意见。前朝的科举考试内容包括诗赋、帖经、试义、杂文和时务策。前朝进士科考重视诗赋,对于前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但是,公西月却不认为治理一个国家需要的是诗赋好之人。公西月从小就学了很多内容,但对于诗词歌赋却都只一带而过。论起写诗,她远没有魏文英和公冶永慧的水平,她也欣赏两人的才气,但她认为,她治理国家肯定远远高于她们两人。因此,公西月对选拔朝廷官员的科举考试要考诗赋很是不认同。而帖经呢?帖经的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少的字词。而这些经书就是儒家经典。前朝崇尚儒家学说,把它当做治国之策。对于儒家学说,公西月不知做何评价。她承认儒家学说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她却不赞同用儒家学说来治国。公西月以前擅长的是行军打仗,做得最多的也是行军打仗,要怎么治理国家更好,如今的她还未悟透。但她私下觉得,与其用儒家学说来治国,还不如用法制来治国。因此,她对选拔朝廷官员的科举考试要考帖经也不认同。而试义也是与儒家学说有关的考试。就是由主考官从儒家经典中挑选出一段话,然后由考生来试着去解释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先圣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公西月觉得吧,这些考试选拔文学人才、教育人才都可以,唯独选拔国家人才不合适。她觉得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既需要能治理国家的重臣,也需要会打仗的武将,同时还需要会各种技能的人。比如会计算会统筹的范尚书、会研发火绳枪的姬广会、会水利的骆冰等。她甚至觉得姬广会就比承国公还重要。如果没有承国公,马上能有另一个人能补上他的位置。但假若没有了姬广会,要另外再找一个姬广会就很困难。其实,这就是长期不重视技术人才造成的。所以,除了以前的科考外,她还要增设武举考试、技术人才的考试等。但是,公西月也明白,这只是她的个人想法,与时下多数人的想法是不一致的。比如范尚书,他精通计数,如果你和他说科考取消诗赋考试,他会赞同。但假若你说科考取消帖经和试义,他绝对会反对。更不用说读着经义长大的承国公、魏尚书们。因此,公西月对恢复前朝的科考制度也不感兴趣,就算要科考,也得重新制定科考内容和科目。可如果那样,就不是一朝一日之功。她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承国公他们去扯皮。与其这样,她还不如按她自己的想法选些技术实用人才安排进各部门。只有等到大家都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到时再提科举改革阻力才不会那么大。因此,公西月对礼部建议恢复科举考试的折子也视而不见了,这让承国公几人暗暗松了口气。他生怕公西月坚持要恢复科考,到时他们又不得不让步。他们心里暗暗思量:假若护国侯以后要提拔谁,他们让着点就是。公西月没想到她的一个有私心的退让,却让她在以后的技术人才任命上无比顺畅。这也算意外之喜了。……**护国侯府朝庭事情不多,公西月便按时回了护国侯府。依然是司屹送她回来的。自从上次司屹亲过她一次后,司屹和她单独在一起时便没那么规矩了。找到机会就要抱上她一抱,创造机会也要亲上她一亲。不过公西月也不反感和司屹亲热,反而认为适当的亲热有利于调节情绪。前提是适当。假若司屹缠得太紧时她就会直接赶人。两人刚从马车下来,门人就跑上前来汇报:大姑奶奶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