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都快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不哭。”李昭轻轻拍着儿子的背,笑道:“爹还没吃上你娘的那道清炖鸭子,怎么会驾崩呢。”我不禁鼻酸,手撑住头,含泪看着这爷俩,哽咽着笑道:“说起来,我也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传膳罢。”“好。”李昭莞尔,他眼神忽然变冷,道:“用罢膳,朕要去见见那孽障!”第199章 夜审若你为帝,我必造反因李昭身子不适, 于是,我索性让宫人们搬来个大炕桌,放置在床上, 我们一家三口就坐在床上用膳。没多久, 珍馐美食就摆满了一桌子。睦儿换下了铠甲,穿上了亲王朝服, 将宫人们都撵了出去,亲自侍奉我和李昭用饭。他一会儿帮爹爹背后垫几个软靠, 一会儿又挽起袖子, 给我碗里夹菜, 聊起了这些天的种种。我注意到, 儿子刻意避开了胡马,当说起假皇帝以梁元旧案来治罪胡马时, 他总会一笔带过那日胡马被人当街刺死之事,而李昭也没有追问细节。其实从被救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六个时辰,我想, 李昭应该宣他的朝臣仔细问过,也知道了胡马之死。方才醒来后我就注意到了, 他眼睛有些红肿, 似乎哭过, 眉宇间也凝着很深的哀愁, 但面对我和儿子, 他还似往日那般温和平静、镇定。他不是一个喜怒形于色之人, 心里越痛苦, 他越会藏得深。我也避开胡马这事,将话头引到六郎、七郎身上。旸旸走的时候高烧还未退,也不晓得这几日病好了没?朏儿那小坏蛋总算如愿以偿, 终于能去洛阳看看什么魔狐狸、群侠。如今乱平,也该把这两个小鬼召回来了。我们三个就这样用膳、说话,后头再宣宫人们进来伺候更衣梳洗,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个多时辰了。我穿了华服、梳了高髻,画了个桃花妆,眉心贴了花钿,髻上戴了凤钗和芍药花。李昭则换上了龙袍,他虽说用药医治过了,但还是太虚弱,坐在早都备好的轻便龙椅上,由几个太监抬着出了偏殿正门,杜老父子一步不离地侍奉在他身边,我和睦儿亦紧随在他身侧。原本我以为,他说今晚见见李璋那逆子,不过是单独会见。可当我走出偏殿时,我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勤政殿内外好多人。五品以上的文官列左,依次是部阁的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御史台御史、侍御史;六科给事中;大理寺卿、少卿等等;武官和武将列右,依次为武安公、五军营的中、左、右三位都督、龙虎营都督、南镇抚使路福通、抚鸾司的黄梅。余者乃一些身份尊贵的勋爵、皇族宗亲,譬如肃王、李钰。我注意到,黄梅此时甚是虚弱,脸上毫无血色,官服上隐约渗出点点血,由手下女官搀扶着。往前看去,殿内外还跪着谋逆程度不同的犯人,皆由卫军严加看守。殿外跪着的是齐王府的王妃海秀禾,有名分的侍妾唐氏、金氏等;海府的有功名的男丁等;袁府的大公子、驸马袁敏行等;江城公主萝茵,前不久新封的两个妃子,江充容、周美人。其余有诰命在身的妇人,暂圈禁在府;殿里跪着罪行最严重之人;犯首李璋;兵部尚书海明路、首辅袁文清等一部分中下层官员;司礼监秉笔太监蔡居、孙濂;胡马的心腹太监胡寂、小全子等;北镇抚司镇抚使沈无汪等武官;假皇帝、新封的淑妃康乐;太医院的莫太医;还有废后张素卿。……这阵仗,比起当年废后真真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开始我以为,李昭要查数日才会审这宗谋逆案,没想到他根本没拖。仰头看去,天上悬挂着一弯明月,繁星大盛,空中弥漫着沉水香馥郁之气,清风徐来,撩动士兵手中银枪的红缨。如今胡马、蔡居、孙濂和胡寂等人落马,便由司礼监随堂太监“施周”暂顶替上,近身侍奉李昭。那施周我见过的,三十多岁,中等身量,貌不惊人,平日话也少,并未参与胡蔡两党争斗,故而这些年再没怎么升迁上去。只见施周带了数个太监在前面开路,拂尘挥动,清扫前方浮尘,躬身请陛下进殿。在往里走的时候,我特意打量了番那个假李昭,不禁吃了一惊,此人果然不论从身高还是面容都和李昭酷似,就连两鬓的白发、甚至连皱眉时的神态都一模一样,乍一眼看过去,的确难分真假。不过还是有差别,这个假傀儡似乎更瘦些,李昭的唇角微微上扬,他的则下弯,给人种苦相恼怒之感;李昭耳垂上有颗特别小的痣,此人没有;李昭气度清贵从容,此人目光闪烁,有畏缩感。在假皇帝跟前跪着个形容憔悴的年轻美人,正是康乐,她仍穿着淑妃华服,肚子蛮不像八个月大,倒像更生完孩子般凸起小小一块,头发凌乱不堪,面颊似有被人扇过耳光的印记,赤着足,脚指甲被拔光,脚心有数个针戳出来的血窟窿;我摇摇头,扭头往右边看去。沈无汪被指头粗的铁链束缚住手脚,身上的飞鱼服早已被鞭子打得破碎,面上也多了些伤;而素卿此时瘫跪在沈无汪跟前,她还是疯疯癫癫的,整个人都靠在沈无汪身上,手轻轻地抚摸着男人身上的铁链,咯咯傻笑:“璋儿乖,娘哄你睡觉觉。”紧接着,她头又枕在沈无汪肩头,身子直往男人身后缩,扁着嘴,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哥,我不喜欢这里,你带我走。”就在此时,素卿看到了我,恰好与我四目相对。我停顿了片刻,原本我以为,我该深恨这个女人,不说踹她一脚,也该狠狠地剜她一眼,可这时,我只感到唏嘘,鬼使神差地冲她莞尔一笑;素卿眯住眼,似乎觉得我很面熟,拳头砸了下脑袋,嘴里喃喃自语,忽然恍然,对我笑道:“你是我女儿茵茵。”素卿踉跄着往起站,那双满是脏污的手要抓我的胳膊:“茵茵,你过来,娘带你去玩儿,不带你哥哥。”立马有侍卫将素卿拿住,素卿使劲儿挣扎,她急得望向龙椅上歪着的李昭,又喊又叫:“阿昭,你让他们放开我,我是素姐姐哪。”李昭厌恶地扭过头,转动着大拇指上的扳指,轻咳了声。大太监施周立马会意,甩了下拂尘,让人捂住素卿的嘴,将她强行从勤政殿拖出去了。我摇了摇头,大步走上去,坐到了李昭跟前的凤椅上,这时,立马有宫人往我面前抬了架珠帘,并且给我面前的小桌奉上了糕点和茶水等物。待诸位文武臣工进殿行礼、问圣躬安后,李昭用帕子捂住口猛咳嗽了通,抬了下手指,虚弱道:“朕安,赐座吧。”李昭病恹恹地歪在软靠上,接过杜仲递上来的药汤,强撑着精神喝了几口,垂眸看向底下跪着李璋。李璋身上的华服早已被剥去,他头懒懒地歪在一边,面无表情地盯着自己满是血污的手看,整个人如同丢了三魂六魄般,浑身透着木然和颓废,可那双眼睛里缺含着恨和不甘。“去把首辅扶起来。”李昭下巴微抬,示意施周下去搀扶袁文清。谁知施周刚碰到袁文清的胳膊,袁文清立马推开那太监,他将官帽取下,轻轻地放在身前,双手伏地,声音里带着股哭腔:“罪臣愧对陛下,未能教导好李璋,累得陛下遭厄难,实乃社稷罪人,请陛下降罪。”这时,李璋终于有了反应,他似想要扭头去看袁文清,可又不敢,两行浊泪倏忽而至,猛地抬头,瞪向龙椅上的父亲,喝道:“此事全是我一人所为,首辅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要杀就杀我一个,你不是自诩明君么,若是冤杀了名臣良吏,你看天下人会不会骂臭你!呸,假仁假义的文宣帝!”“闭嘴!”睦儿大怒,直接冲前一步,扬起手一耳光打向李璋。他白了眼李璋,拧身走到袁文清跟前,双手扶起袁文清,弯腰拾起官帽,后退两步,恭恭敬敬地给袁文清行了一礼,诚挚道:“首辅何罪之有?学生虽跟您的时日短,但也知道您是个贤良公允之人,记得陛下常同弟子说《尚书》中的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您给李璋教得了圣贤之道、君子之道,却教不了他的心。”说到这儿,睦儿给施周打了个手势,让他给首辅搬一张椅子来。睦儿双手扶着袁文清的胳膊,将首辅送到椅子边,坐好,亲自奉上杯香茶,笑道:“首辅先莫要急,一切等廷审过后,陛下自有公断。”袁文清捧着茶的双手一直在发抖,眸子通红,低头一言不发。瞧见此,我也不免轻叹了口气。当初事发之时,我和梅濂、四姐夫等人商议对策,原本是想将袁文清请来的,但睦儿坚持将袁文清剔了出去。睦儿一些行事说话,很像他父亲,虽说现在仍敬重首辅,但心里未必没有疙瘩,有时候我甚至在想,李昭和袁文清的情谊非凡,袁文清乃潜邸旧臣,是李昭的知己、肱骨,他让睦儿认袁文清为师,会不会也担心将来有一日因着李璋的缘故,睦儿会对首辅下手?若是有了师徒纲常牵绊,起码能保得住袁文清一条命。哎,不论是梅濂还是袁文清,亦或是姚瑞、何寄……这些人性格迥异,或狠或直,李昭皆能容得下,他对他的臣子真的是非常厚道宽待了。我扭头看向李昭,这些天他真的清瘦了很多,似乎要拿案桌上的糕点,手指触了好几次才碰到,他的眼睛肯定是出问题了,到底多严重,他没说,而得救后我也没寻着机会问杜老。我现在没别的想法,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的,再别出什么事。“开始吧。”李昭吃了口添了药的糕点,轻抬了抬下巴。这时,一旁的大太监施周会意,直起身扬了下拂尘,高声道:“陛下有旨,初审齐王忤逆谋反案。”我心里一咯噔,看来李昭已经给这桩事定性了,就是谋反!往前看去,六部阁臣和几位部阁重臣、军中大将坐在椅子上,余者皆默立各长官之后。此时,从梅濂身后走出个三十五上下的青年才俊,容长脸,剑眉斜飞入鬓,阔鼻厚唇,鼻下的胡须修剪得整齐,看面相就是公正端方之人,我对他有点印象,此人是开平元年的进士,名唤马瑛,官至刑部侍郎。这马瑛恭恭敬敬地给李昭和我行礼,一招手,立马有两个刑部主事走了出来,他们各端一个四四方方的漆盘,上头堆满了卷宗。马瑛环视了圈四周,冲他的官长梅濂略微点头见礼,朗声道:“陛下有旨,命刑部初查李璋谋逆案,因案中牵扯梅尚书之子梅鉴容,故而尚书大人退出此案审查,由微臣全权负责,二查暂定五日之后,届时大理寺和御史台将加入审查。”各部院重臣忙遵旨。马瑛不苟言笑,在漆盘中拿了一份卷宗,他并未打开,十分流利地复述案情:“此案李璋为主犯,从犯依次为兵部尚书海明路、北镇抚司镇抚使沈无汪、司礼监秉笔蔡居、随堂太监孙濂、前勤政殿侍女康乐、前象州学政张达齐等。”马瑛放下这份卷宗,拿起第二份,冷着面接着道:“经刑部对主犯从犯的初审,得知,开平二年六月,梁元案和废后秽乱后宫案发,张达齐被贬至象州为学政,此人心怀不满,命替身代他去象州,他则潜伏在长安,毁容后化名田大郎,以倒夜香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