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朱雄英确定朱元璋和满朝的文武大臣们都有心听他慢慢道来,那他也就不必长话短说。≈lt;/p≈gt;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大部分算是陈亘的功劳。≈lt;/p≈gt;
陈亘有朱至撑腰,聪慧的女子不放过任何机会的努力让自己立足于世,生意要做,拉拢人的事也得做。≈lt;/p≈gt;
正好,西安的官员大清洗了一回,以至于刚到西安的官员们相对来说都比较怕事,在不明局势的情况下,对于打着朱至旗号行事的陈亘,自然而然的礼敬三分。≈lt;/p≈gt;
说句不好听的话,陈亘是一个别人给她三分颜色她就能开起染坊来的人,靠上朱至的人,再有一个秦王,刚入西安的官员既不敢肆意枉为,也得小心试探,陈亘理所当然的跟人搭上,与人一道合计,该如何让西安变得更好!≈lt;/p≈gt;
此事,正是当官的迫切想要解决的事。西安官员面对伸出橄榄枝的陈亘,多少也要听听。毕竟,陈亘身后的人是朱至,朱至身后的人是朱雄英,是太子,更有可能是朱元璋,当官的谁敢不把这些人当回事?≈lt;/p≈gt;
陈亘便给人出主意,发展商贸,互通有无,收容无家可归的人。≈lt;/p≈gt;
这些事,哪个当官的不想做好,这要是做好了,就是实打实的政绩,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扶摇直上。≈lt;/p≈gt;
因而没有人舍得不配合陈亘。一来二去,陈亘一方面发展经济,做出相应的成绩给那些官员们看,争取得到了他们的信任,相互达成共识,也就是陈亘将主意打到青楼之地的时候。≈lt;/p≈gt;
不能否认青楼之地背后都牵扯了各种各样的人,但是,既是因利而动,也同样可以各个击破不是。≈lt;/p≈gt;
想赚钱的人,那就帮他们想出一个更赚钱,又能为善积德的办法,难道他们会拒绝吗?≈lt;/p≈gt;
陈亘背后靠的人可是一向擅长生财有道的朱至,也就意味着陈亘想出的办法可以得到朱至的支持。≈lt;/p≈gt;
生意生意,女人能做的难道只有皮肉生意?≈lt;/p≈gt;
陈亘给出答案,制作首饰不是生意?制衣售衣何尝不是生意?≈lt;/p≈gt;
虽然谁都知道这些姑娘的出身,但这些女子愿意从良,如今做的也是本本分分的生意,总的来说,让青楼名存实亡的办法就是为这些女子创造出可以让她们养活自己的工作机会。≈lt;/p≈gt;
只要她们能养活自己,也能让那些人得利,还怕有人非要开青楼不可?≈lt;/p≈gt;
当然,这样一来确实那些人赚的钱少了。≈lt;/p≈gt;
架不住,不乐意配合的人下场只有一个,官府日常站在青楼之地,每每喊着捉拿大盗。≈lt;/p≈gt;
对,他们背后是有人,再有人,要是朝廷下定决心要对付他们,他们的生意能做得了?≈lt;/p≈gt;
比起没有半点进项,有多少都算好事吧?≈lt;/p≈gt;
当然,其实面对真心愿意从良的女子,陈亘是真正花了钱从青楼将人赎出来的,自此这些人就算卖身于她,陈亘让这些女子慢慢挣钱还,至少得给她们机会,让她们像个人一样的活着。≈lt;/p≈gt;
这一番操作后,更得想办法杜绝新人被卖入。朱至给陈亘出主意,让陈亘到处宣传招收员工,尤其是女工。≈lt;/p≈gt;
但凡不是泯灭人性的父母,不会轻易卖儿卖女,尤其是卖入青楼。只要家人能活下去,谁都希望可以一家团聚,安宁太平。≈lt;/p≈gt;
听朱雄英说完,饶是西安经过三年确实有了成果,脑子灵活的人都在第一时间捉住了重点。钱!≈lt;/p≈gt;
硬是要从青楼的老鸨手里把人抢出来是抢不了的,唯一的办法是什么?砸钱!≈lt;/p≈gt;
可是,朝廷有钱吗?≈lt;/p≈gt;
朝中的这些官员都很清楚的知道一点,朝廷并没有多少钱。≈lt;/p≈gt;
正是因为没钱,想要参考陈亘配合西安官员的办法解决青楼的问题,难!≈lt;/p≈gt;
朱元璋不是不清楚想做好这件事有多难,可是朱元璋是真有心。≈lt;/p≈gt;
“既然有人做到,你们该不会再想告诉朕,你们做不到!”朱元璋不善追问,底下的官员不禁苦笑。做得到做不到,难道是他们其中哪一个愿意就可以的?≈lt;/p≈gt;
“但不知陛下会让朝廷如何支持办理此事?”朱元璋问出心中疑惑的同时,有人站了出来。≈lt;/p≈gt;
考中进士,得以入朝为官的杨士奇,虽为最末的官吏,但有了上朝的资格,也是不怕事的站出来,就站在众人可以看见他的位置对朱元璋提出问题。≈lt;/p≈gt;
朱元璋半眯起眼睛瞅了杨士奇半响,“这是新科进士?”≈lt;/p≈gt;
虽知是新科进士,可是人太多了,朱元璋没能记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lt;/p≈gt;
“杨士奇!”太子接过话,这个人太子早年就从朱雄英和朱至的信里听说过他了,当看到进士的名单有他的名字时,当时太子就在第一时间让人调来他的文章,不得不承认,确实很有见地,是个人才。≈lt;/p≈gt;
朝会之上,其实似他们这些小官轻易是不会开口的,但杨士奇问了,朱元璋就得回答。≈lt;/p≈gt;
“你想要朝廷怎么支持?”朱元璋满意于终于有人愿意出面,不管这个出面是为了什么,只要有人接话就很好。≈lt;/p≈gt;
“西安可成事,皆因上下一心。各方通力合作。”杨士奇就事论事,“人、钱皆须到位。”≈lt;/p≈gt;
谁都知道这个道理,正是因为都清楚,因此才觉得难。≈lt;/p≈gt;
“若朕可以保证这一点,你敢让应天变得跟西安一样吗?”朱元璋有此问,杨士奇既然敢出这个面,代表着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未必不会落到他的身上。≈lt;/p≈gt;
满殿的臣子果真无人听出朱雄英所说的西安一系列事中,所费的人力和财力?≈lt;/p≈gt;
但他们太清楚大明的家底,岂敢保证他们有心办事,后面都能配合?≈lt;/p≈gt;
况且,青楼之地,秦淮河上,牵扯了多少人的利益,那远非一个西安可比。谁要是揽下此事,得做好准备。≈lt;/p≈gt;
“臣敢。”可是,杨士奇游历四方,既长了见识的同时,也见到了大明的第三代是什么样子。≈lt;/p≈gt;
大明是真正的有心人,有心于救那些苦命的女子脱离苦海。≈lt;/p≈gt;
纵知晓此事千难万难,并没有因此而有所迟疑,反而更坚定。≈lt;/p≈gt;
既为人臣,本就为君为民,若能救人于苦海,试问他何以不为?≈lt;/p≈gt;
杨士奇知道,不管是太子或是朱雄英都喜欢干实事的人,因而他们若想平步青云,须得有不怕事的决心。≈lt;/p≈gt;
恰好,杨士奇并不怕事,尤其不怕在做可以解救万民的事时遇上何种困难。≈lt;/p≈gt;
“好!”朱元璋赞许一声,很是满意。“年轻人就该是这个样子,行事知难却不退,敢于担事。好!”≈lt;/p≈gt;
朱元璋赞许着好,也不能只一味的赞许好而已。≈lt;/p≈gt;
“从现在开始,各部衙门还有应天的军队都配合他的行事。”朱元璋下令,这刚好也是杨士奇所追求的。≈lt;/p≈gt;
“另外要多少钱你跟朕提,朕一定会满足你。”朱元璋没有忘记刚刚说好的人和财都得配合上。≈lt;/p≈gt;
既然答应了,朱元璋还得让人办事,那就得该配合的配合上。≈lt;/p≈gt;
“必不负陛下所望。”杨士奇立刻拜谢朱元璋。≈lt;/p≈gt;
“让这些老臣看看什么叫初生牛犊不怕虎。”朱元璋扫过底下的这些臣子们,并不掩饰自己对他们这些老臣的不满。≈lt;/p≈gt;
的确,这些老臣们已经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够久,久得几乎已经忘记他们为何读书,为何为官。≈lt;/p≈gt;
朱元璋是高兴了,可是不高兴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朱元璋更是称赞杨士奇初生牛犊不畏虎。≈lt;/p≈gt;
但是,杨士奇可也不是背后没人。≈lt;/p≈gt;
一番交锋在所难免,而这一切何尝不是对杨士奇的考验。≈lt;/p≈gt;
“那个叫陈亘的女子倒是有几份本事。”私底下,朱元璋和太子、朱雄英评价起陈亘来。≈lt;/p≈gt;
陈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西安的情况变成现在朱元璋满意的样子,更是让朱雄英当成例子,向朱元璋进言。可以看出朱雄英对陈亘评价不低。≈lt;/p≈gt;
“是。”朱雄英这么回了一声。≈lt;/p≈gt;
朱元璋回头瞄了朱雄英一眼,“出去一趟的确沉稳了很多,可这话越来越少,不是什么好事。”≈lt;/p≈gt;
显然朱元璋还是喜欢朱雄英和朱至年纪小的时候,在他耳边叽叽喳喳个没完没了。≈lt;/p≈gt;
“这是好事。言多必有失,他已经长大了,又是大明的太孙,更应该谨言慎行。”太子倒是持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儿子这么变化挺好的,沉稳干练,少说话多做事。≈lt;/p≈gt;
朱元璋拧起了眉头,不太乐意儿子跟他唱反调,他夸孙子挺好的干啥?≈lt;/p≈gt;
太子冲朱元璋笑了笑,没觉得自己说错什么。≈lt;/p≈gt;
朱雄英不吱声,毕竟破嗓子一样的声音,实在难听。≈lt;/p≈gt;
“你娘选了几个不错的姑娘,让你挑一挑,你可挑好了?”不是朱元璋想多管孙子的闲事,但太孙是朱元璋册封的,这太孙妃将来也是要母仪天下的,人要有什么问题,耽误的可是大明。≈lt;/p≈gt;
且朱至的婚事早就定下了,朱雄英要选个什么样的太孙妃,要不是因为他出门几年,早就该定下了。≈lt;/p≈gt;
“奶奶和娘做主就是。孙儿没有异议。”朱雄英这么多年下来也终于是过了那道坎,不再认为非得要找个自己多喜欢的女子。太子看在眼里很是欣慰。≈lt;/p≈gt;
“当初你娘早就想给你选了,还是你不乐意。我还以为你心里有喜欢的姑娘了呢。”不怪朱元璋有此想法,谁让从小到大没对一件事抗拒过的朱雄英,听说常氏动了心思要给他选未来的媳妇,当即拉上朱至,表示这件事应该要往后放一放,莫着急。≈lt;/p≈gt;
当然,这件事还是朱雄英寻上太子的,太子也没有要瞒着朱元璋的意思,毕竟这点事他们家还不至于容不得。≈lt;/p≈gt;
这么多年过去了,朱元璋其实也觉得会不会是朱雄英心里有了哪家的姑娘呢?≈lt;/p≈gt;
为这件事,朱元璋也曾偷偷的问过朱至,可朱至坚定的告诉朱元璋,绝没有这回事。≈lt;/p≈gt;
在朱至看来,朱雄英纯属是尚且没有做好自己即将长大成人,担起一家重担,成为别人依靠的准备。≈lt;/p≈gt;
这点心理很正常的,不至于成了朱雄英有喜欢的人的代表。≈lt;/p≈gt;
“爷爷,没有的事。”朱雄英赶紧解释,并不希望引起朱元璋的误会。只是朱雄英垂下眼眸,并不再与朱元璋对视。≈lt;/p≈gt;
“你的年纪也不小了,要趁早定下亲事。既然他没有意见,你们夫妻两个赶紧安排了。”朱元璋显然也希望赶紧把朱雄英的事情安排妥当。成家立业,就能让朱雄英一心扑在国家大事上。≈lt;/p≈gt;
“是。”太子已然得到了朱雄英的回答,既然朱雄英没有意见,亲事还是要尽早定下的。≈lt;/p≈gt;
“你们看,杨士奇能不能把事情办好?”朱元璋聊起了朱雄英的婚事,也没有忘记国家大事,尤其是刚刚交代杨士奇办的事。≈lt;/p≈gt;
太子中肯的道:“西安能够办好,并不代表应天也能处理妥当。儿臣希望父皇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自古而成的事,自有他们存在的意义,况且这涉及的不仅仅是利益,更有律法。”≈lt;/p≈gt;
明显太子并不认为,杨士奇出面就算真能让应天再没有青楼花船,也并不代表青楼之地可以完全废除。≈lt;/p≈gt;
“那就一样样的解决。”朱元璋最不缺的就是办事的决心。真要是打定主意非办成一件事不可,朱元璋就会一步一步安排。≈lt;/p≈gt;
“儿臣只是担心后续会有别的影响。”朱元璋想要解救天下苦命的女子,本意是好的,并不代表事情会按照朱元璋所想的发展下去。≈lt;/p≈gt;
西安不比应天。应天是大明的国都,更值得一说的是,当初陈亘之所以能够和西安的官员达成一致,何尝不是因为原本西安的官员几乎已经被朱雄英连根拔起。≈lt;/p≈gt;
没有经营到位的官员,到了新的地方,怎么着也得按耐住等待时机,而他们等待的空隙,刚好是陈亘趁机扎稳脚步的机会。≈lt;/p≈gt;
现在应天集聚天下人,尤其这秦淮河也算是扬名久矣。≈lt;/p≈gt;
杨士奇纵然不怕事,不代表他一定能够妥善处理好各方势力。≈lt;/p≈gt;
“不管有什么样的影响,还能难得到我们父子吗?”朱元璋却无所顾忌。≈lt;/p≈gt;
一个个若是安分守己的配合也就算了,倘若他们敢暗地里使出什么手段为难人,那就莫怪朱元璋对他们手下无情。≈lt;/p≈gt;
得,太子不得不说,朱元璋这股狠劲恰好就是朝中这些大臣们所恐惧的。≈lt;/p≈gt;
朱元璋硬生生把事情拖了几年,就为了等着能有一个例子亮出来,证明事情的可行性。≈lt;/p≈gt;
西安的成功让朱元璋看到了希望,自然也要在应天推行。≈lt;/p≈gt;
“还有一件事,至儿之前从各地教坊司征召那么多的舞伎,她是要干什么?”朱元璋之前没抓着机会问问,如今总算是等到孙子孙女回来了,不问清楚朱元璋可放不下心来。≈lt;/p≈gt;
“跳舞。”朱雄英如实回答,朱元璋更是拧紧了眉头,“跳什么舞?要那么多人?有几百来着?”≈lt;/p≈gt;
不怪朱元璋揪着这件事不放,谁让朱至每到一个地方就往教坊司挑人。粗略算了下来已经有好几百了。≈lt;/p≈gt;
“将近500人吧。”朱雄英的眼神有些飘,这个数目秦王之前就没少在朱雄英的耳边嘀咕,提醒朱雄英应该要劝着朱至点。要这么多的舞伎,朱至是真不怕被人参吗?≈lt;/p≈gt;
果不其然,就算是朱元璋也倒抽了一口冷气,不可置信的瞅着朱雄英。≈lt;/p≈gt;
“教坊司的人不是挺乐意吗?毕竟这么多年以来,朝廷白养着这些人,支出还是挺大的。好不容易有人能把她们带走,我听二叔说,当地的官府还挺高兴的。”朱雄英倒也不是要让朱元璋不痛快,而是提醒朱元璋,这些人本来就是朝廷白养着的,自打朱至把人要过来之后,这份支出可就全让朱至自己出了。≈lt;/p≈gt;
朱元璋!!!≈lt;/p≈gt;
“至儿说,人不能白养着,总得让她们挣钱,否则还让她们进教坊司干什么?”朱雄英还是得帮朱至说话,可却让朱元璋横眉竖目的怼道:“我不许教坊司他们乱动歪心思,现在倒是你们兄妹动起歪心思来了?”≈lt;/p≈gt;
“爷爷,至儿只是想要物尽所用。至于是不是歪心思,爷爷很快就会知道。”朱雄英努力的安抚朱元璋,朱元璋却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明摆着不相信。≈lt;/p≈gt;
“北元的人已经进京,他们冲的谁来,不用我提醒你们。”朱元璋别管对朱至的作为有多少不满,坚定相信朱至不会乱来的皇帝只好转移话题。但这件事何尝不是大明现在需要应对的事?≈lt;/p≈gt;
“北元之内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战。”朱雄英冒出这句话,让朱元璋和太子都微微一愣。≈lt;/p≈gt;
太子立刻问:“至儿又跟你说了什么?”≈lt;/p≈gt;
朱至和朱雄英出去都几年了,这几年的时间,朱元璋和太子在信上也就说着重要的事,哪有朱至和朱雄英在一块说话方便。≈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