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110章 陈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陈亘(1 / 2)

当然,朱至也明白一个道理,眼前的陈亘未必不会是一个擅长思考也懂得抓住机会的人。

在陈亘的心里或许早就有了今天的这番话。她缺的只是机会。

朱雄英身体向前倾斜,凝望着陈亘问:“你图谋不小。”

图谋二字意味着什么,陈亘既是一个聪明人,又怎么会不懂,她若无法让朱雄英相信她的作为不会危及大明,更不会危及于他的地位,此事便只能到此为止。

“妾确实有所图。却也不过是想在这世道活下去。妾受过苦,自知裹足的折磨。夜夜品尝着这锥心之痛,妾是咬着牙,怀揣一份不甘不服之心才能活下来的。

“太子地位稳固,陛下派太孙和郡主以督建烈士陵园之名出行,实则是想让郡主顺势接替军权,立军威。想必太孙必明了,郡主顺应陛下安排以女儿之身欲在军中立足有多不容易。太孙也会愿意为郡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陈亘承认自己有所图,但这份图谋必不会危及于朱雄英和朱至,而且,她是希望通过朱至和朱雄英达到目的。

朱雄英审视的盯着陈亘,却因她低着头看不清她的脸,张嘴道:“抬起头来。”

陈亘不敢不听,与朱雄英四目相对,陈亘从朱雄英的眼中看到坚定和了然,心下的大石松了一半。

她知道,朱雄英并非鼠目寸光,不知图报的人。从她所了解的大明朝堂,她明了朱元璋对朱雄英和朱至安排,也正是因为如此,陈亘认定这是她的机会。

“至儿,你说呢?”朱雄英似乎看穿陈亘后,转头问起朱至。

“哥哥要是无意透露出不喜于裹足之女,必然会有人知道,将来想要入宫就不能裹足,难道不能左右局面?”朱至知道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向朱元璋建议,最好能让朱元璋下令禁止裹足。

可是,哪有那么容易。

就是朱雄英这个朱至自小影响长大的人,听闻裹足一事时也以为不过一件小事。

朱元璋可不是一个会有多在意女人生死或是受折磨的人。

想到这里,朱至心下一叹。

不过,这个事找朱元璋不成,马皇后就成。当然也得徐徐图之。

朱雄英听着朱至的建议,眼中闪过了然道:“以身作则。”

“上行下效。”朱至尤其得点出关键所在。

“起来吧。”朱雄英知道,朱至未必没有和陈亘一样的心,但是朱至不急,而是打算一步一步的来,否则也不会让朱雄英了解裹足对女子的伤害,慢慢的把朱雄英变成她一伙的。

朱雄英没有立刻答应,但他既然说出以身作则这样的话,也就证明在他心里很是有数。

陈亘没有再继续恳求,人已然站了起来,朱至走了过来扶着她坐起,陈亘受宠若惊,朱至利落的弯下腰,竟然亲自为她套好了鞋袜。

“郡主。”陈亘连忙要阻止,朱至却拦下她的手,更贴心的为她穿好鞋子道:“你能活下来真好。”

此话一出,陈亘一愣,朱至似未所觉,只继续道:“你能将心比心,因为自己受过的苦,不希望别的女子再经受同样的折磨,证明你心存善念。你在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后,依然能有一颗仁心,我希望你将来比现在更好。”

陈亘失态的抬头。朱至眼中尽是了然,显然她很清楚陈亘作为一个有所图谋的人,她既是不在意让人看一看她的一双三寸金莲,何尝不是想通过这件事在朱雄英和朱至这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于陈亘而言,她吃尽了苦头,同时也被人轻易舍弃过,她到底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说句实话,她自己或许都不一定能说得出来。

“什么话都不用说。”朱至一看陈亘想解释,但朱至并不想听到陈亘的解释。

“郡主方才所言也是我的希望。你很聪明,也有胆识。如今的你让我们有所防备,将来,希望你能比现在更优秀。”朱雄英已然站起来,他不否认陈亘确实不错,正是因为这点不错,朱雄英希望她可以更好。

“生意的事交给你。你既然想帮助天下女子,那就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你可以帮到她们。帮人不在事小,能帮到一个人就是一件好事,你说对吗?”朱至拍拍陈亘的肩,并不掩饰她就是在对陈亘试探。

至于陈亘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她会拭目以待的。

陈亘明了了,纵然朱至对她一直有所防备,但都是对她的试探。不愿意直接将人收下,是要看到陈亘的表现,由此才能确定要不要收下陈亘这个人。

“是。妾一定会做好。”陈亘的盘算只怕无人知晓,因而她想捉住机会,不惜一切的崭露头角。

可是,陈亘清楚,帮秦王对她而言并没有益处,至少跟着秦王是不可能达到她的目的,也无法宣泄她心中的怨与恨。

唯有朱至,唯有朱至能懂她的心,会成为她最坚强的后盾。而她同样也会成为朱至的左膀右臂。

陈亘握紧拳头,为自己能碰上朱至这个同道中人而喜。也庆幸自己的算计并没有落空,至少朱至的眼里有她了。

灼灼的目光盯着朱至,陈亘并未意识到自己的目光有多热切。

朱雄英却是看在眼里,好在事聊到这儿也就算完了,陈亘如愿达到目的,也就不再久留,当下她可以证明自己有本事的就是做好绸缎的生意。好些无家可归的女子下等着她回去同她们讨论店铺开张的事。

陈亘一走,朱雄英冲朱至道:“知道她为什么愿意让我看她的脚吗?”

朱至理所当然的回道:“还能因为什么,表现自己。”

朱雄英一滞,不能说朱至说得不对,可这表现给谁看,朱至以为不重要?

是的啊!朱至就没把这事当回事,反而不解的回过头同朱雄英对视,似在无声询问,这点事她能看不透?朱雄英能看不透?

算了,朱至脑回路跟他不在一块,朱雄英要是不说白了怎么行。“她是冲你来的。”

不想朱至理所当然的道:“不冲我来难道冲着哥哥你?”

说到这里朱至嫌弃的扫过朱雄英一眼,再次开口道:“你都夸人家聪明了,她能不知道找同为女人的我比找你要可靠。女人的事,男人从来不当一回事。只有女人才会站在女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朱雄英回了一句道:“同样女人也会加倍荼毒女子。”

这话不假,女人们啊,受了男人的控制,最后也会跟着男人们为难女子。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那是没遇上大部分已经被洗脑的女人,在她们看来自己的喜怒无关紧要,男人要她们做的事,不管是有多伤害自身,她们都会去做。

朱至听着长长一叹道:“所以有时候我都不明白,究竟是男人见不得女人们好,或是女人本来就见不得女人好。”

“并不是所有人都这般。”朱雄英宽慰起朱至,倒是不希望朱至太难过。

难过其实也不至于,毕竟不管做什么事,反对都是会有的。

“听哥哥的意思也觉得陈亘此人不错?”说了半天,朱至尤其得捉住重点。朱雄英立刻道:“她是有心人,足够聪明,将来未必不会成为你的左膀右臂,倒是可以好好调教。”

朱至挑挑眉,“若非如此,我何必把二叔推出去?”

朱雄英低头一笑,“说的是,如果你没有用人之心,何必把人推给二叔,真要是看不上,打发了就是。不过,她倒是有恒心。”

“世上诸事,但有恒心就一定能成。最怕的难道不是那些半途而废的人?”朱至反而觉得陈亘这样挺好的,知道朱至是她的目标,为了靠近朱至可以不顾一切。

“方才我给哥哥出的主意,哥哥听见了?你配合不?”朱至还得再问一个问题,适才她不是说了,让朱雄英表明不喜欢裹足的女子,可以左右好些人的喜好,朱雄英可没有接话。

“我会写信给爷爷和爹,确定他们的意思后再说。”朱雄英代表的并不单纯是自己,带动整个大明的风气,须得先问过朱元璋的主意再做。

“应该的,应该的,爷爷和爹爹是我们的主心骨。”朱至配合无比,十分乐意朱雄英如此为之。

朱雄英一眼扫过朱至提醒道:“你这些日子做的事,我会一字不落的告诉爷爷跟爹爹。”

对此朱至完全不在意的道:“该说的啊。就算你不说,难道就没有人说了?”

那倒是,等着挑朱至和朱雄英错处的人不少,挑不着朱雄英的肯定不会放过朱至,谁让朱至完全没有收敛一二的意思,倒更似开闸的水,一发不可收拾。

自朱至和朱雄英离开应天以来,别管什么事,朱雄英和朱至都一五一十上报。

反正,送信的人天都得跑一趟,两人都习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写下来,要是遇上大事,一天一封信都照送不误,朱雄英和太子那都是能够及时收到相应消息的人。

然而最近朱至做的事,之前她去青楼的事看起来好像已经划上句号,架不住后头发生的事越来越多,牵扯的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她还收容青楼女子,更救下染了病的青楼女子,自然有人揪着这点不放,大有将朱至归类于青楼女子的意思。

朱元璋和太子听着不少的闲言碎语,心下虽然对朱至竟然也不知避嫌一二而有些怨念,可是看到朱至来信说明青楼女子的苦,加之她又安排了义诊,他们能说朱至不该如此善心?

无论是朱元璋或太子都很清楚一个道理,这是大明的天下,在君王的眼里,只要是活在大明境内的人都是他们的子民,他们的目标是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青楼女子,有多少是愿意选择这条路的?若非世道多艰,她们哪一个不想承欢于父母膝下,不想相夫教子,一世安乐太平?

若说看不起她们,其实大可不必。

朱至知青楼的肮脏,更明了那样一个地方的冷酷无情,楼里的姑娘们对他们而言都是商品,明码标价,若是病了的下场只有一个,抛弃。

抛弃啊,难道朱元璋和太子不清楚那样意味着什么吗?

没有用的东西丢掉,管她们是生是死,完全不在那些人的考虑范围。

青楼女子就该弃之如敝屐吗?

朱至这一问,问得朱元璋和太子都不好再说什么。

“至儿一片善心,并没有错是不是?”朱元璋这样一问,太子肯定的答道:“没有错。”

“所以这些朝臣揪着至儿救了一个青楼女子是什么意思?他们是在质疑至儿的德行,还是认为一个青楼女子不该救?”朱元璋从儿子的嘴里得到一句肯定的答案,立刻在第一时间反问那些当官的什么意思,他们是想怎么着?处处质疑朱至的德行是想指责朱至什么?

“他们是不是忘记自己是什么身份?以至于他们为了争权夺利,不惜违背与人为善的根本?难道他们觉得一再质疑至儿德行有亏,我就会把至儿召回来?”朱元璋清楚的知道这些指责朱至的人打的什么主意,可惜,他并不打算配合。

朱元璋再一次冷哼,显得十分不满。

太子道:“朝臣是该整治一二了。”

哟,朱元璋相当高兴,太子同朱元璋道:“尤其是文臣。”

这回轮到朱元璋一顿,文臣什么的,朱元璋是清楚的知道文臣治天下的道理,整治文臣,太子是何打算?

“说说看。”朱元璋且问儿子。

太子沉着的道:“至儿出入青楼一事,严格来说并没有触犯大明律法,朝臣们心知肚明。至儿救人一事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只道青楼女子身份卑微,竟知这些青楼女子都是苦命之人?为官为善的道理他们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德行,最该纠正的难道不是他们的德行?什么时候医者也分贵贱,救人也须看人了?”

朱元璋听着这话吐了一口气,眼中闪过冷意,认可的道:“是啊,什么时候救人得看救的是什么人了?难道青楼女子就不是我大明的子民了?义诊本是为善,是为救人,不承想在他们眼里,这却成了我们至儿的德行有亏?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说到这里,朱元璋冷哼一声道:“这些文人啊,这些年我只顾着收拾淮西功臣,以至于把他们抬高了,反而让他们觉得自己凌驾于一切之上,他们说什么是什么。”

越说,朱元璋越是生气,太子道:“那儿臣出手?”

“不,我来。我将他们扶起,也得给他们立下规矩。”朱元璋不是怕事的人,他当初为了抑制淮西功臣,不得不想办法将文人扶起,以达到借文人的手解决功臣们的目的。

只是先前无所觉,如今朱雄英和朱至出门一趟,怎么闹腾最厉害的竟然是文人?

本来朱元璋觉得淮西的功臣们一但察觉他的打算,明了他要借朱雄英和朱至的手收拢军权,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人一定会是武将们。

对,武将不是没闹,但那些都是什么人,朱元璋能心里没有一点数?

比起那些武将,眼下处处挑朱元璋毛病的人,企图打压朱至的人,他们冲的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突然意识到,让朱雄英和朱至出去一趟不仅为收军权,更为看清大明的文官们,他们变成什么模样!

哼,一个个拿着德行说事,对旁人诸多要求,他们却连基本的与人为善都抛之脑后了,难道以为没有人注意到。

因而,早朝上,有备而来的文臣们揪着朱至和青楼女子有所往来这一点不放,最后却被朱元璋当朝喝斥。

不仅骂了,朱元璋更是干脆利落的将这些人革职查办,毕竟如果朱至救人,义诊,在他们看来都算是德行有损,他们一个个言外之意是要见死不救,究竟是谁的德行有亏?

值得一说的是,千百年前或许朝廷会担心没有读书人,没有当官的人。

时至今日,天下读书人数不胜数。朝廷的官位,根本无法满足读书人们。僧多肉少,朱元璋换下一批人,明明白白的要求所有当官的人必须要有一颗善心,更得有一颗为民之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