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这话,朱至抬头错愕地瞅着信国公,她能看出信国公的意图已经不错了,信国公竟然想让她提意见,真不是一般的看得起她啊!
“比起在海岸设防,不如在海上设防。”意见是提不了的,不过,是不是他们大明也能走出去?
海域没有划界,这可是后世争议不断的事。
眼珠子一转,朱至觉得他们大可以开这个先例。
“海上设防?”信国公并没有第一时间否认此事,反而追问。
“以海军巡视我大明海域,若有来犯者,先在海上战起,也可警示海岸上的将士。倘若来日倭寇敢犯我百姓,海军成,可以长驱入灭其国。”对于倭寇,作为中国人多少都是有点私人恩怨,恨不得把那么一个国连根拔起。
信国公笑了,提醒朱至道:“倭寇可是皇上划下的不征之国。”
朱至挑眉道:“所谓不征,只是不可恣意征伐,并非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更多是因时因势而变。”
所以,这是完全充分的理解朱元璋的话,但该准备的手段,比如强大自身,保证可以拥有随时征伐灭他国的实力,这也是必须的。
“哈哈哈!”信国公高兴坏了,上下打量朱至一圈又一圈,啧啧称奇道:“你这脑子比你爷爷还活络。可惜怎么是个女娃娃,否则就你这样的人上战场,可是万千将士的福气。”
“女娃娃可比男孩好,省去许多麻烦。您要是真觉得我算不错,那您就倾囊相授呗。谁也不敢说我将来不能把您的一身本事发扬光大是吧。”朱至眨眨眼睛,至于将来的事,谁说得准呢?
她至今没闹明白朱元璋和太子的打算,那也不妨碍她多学本事,将来能够为国尽心。
信国公嘶了一声,瞥了一眼朱雄英道:“你妹妹这般,你什么想法?”
朱雄英一向话少,这不是也没办法吗?他脑子转得没有朱至快,好些事朱至想得超前,那是他从未接受过的知识,让他提意见是不成的。
不过,朱至懂的一向习惯和他讨论,也能让他茅塞顿开。
每每朱至冲在最前面,得好处最多的人从来都是他!
“挺好的。大明百废待兴,缺的是卫国保家之人。至儿能干,有她在,她越出彩,别人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她的身上,我只须好好学本事。风头,要来何用。”朱雄英一向实在,只瞅着自己得的利,而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在谁人的身上。
信国公不禁感慨道:“皇上后继有人,大明后继有人啊!”
没有人会不喜欢出风头,朱至如此聪明,注定了会是最引人瞩目的人。身为朱至一胞同生的兄长,本来该是最惹人注意的人,可是随着朱至展现出来的能力,他在一旁悄然无声,心胸狭窄的人,未必能接受被人抢了风头,哪怕那是他的亲妹妹。
正因如此,信国公才会问朱雄英面对朱至展示出来的能干是什么样的态度。
朱雄英的表现让信国公大松一口气。
就朱雄英的身份,他其实本就不需要处处出风头。受人瞩目长大的孩子,当习惯被人簇拥后,更难以静得下心,这是大忌!
好在,朱雄英从心底里觉得朱至光彩夺目没什么不好,他就跟在朱至身边,由着朱至出面为他开拓眼界,让他看清世上的风景以及人心的千面。从中,他收获极多,这才是他最需要的。
上位者最难得的就是一颗容人之心,能容于贤者,任人唯贤,纵然本身无能,这个国家也不怕乱在他的手里!
信国公高兴于眼前的这两位孩子的出彩,指着他们道:“想学什么,但凡我老头子会的你们只管开口,我一定倾囊相授。”
没有人会不希望这个国家更好!尤其信国公是随朱元璋打下天下的人
,更盼着这个江山能太平安乐,百姓能够衣食无忧,太平康健。
所以,如果能教出一个好的承继人,让大明江山传承更长久,这是他的幸运。
激动之余,信国公就忘了初衷,乐呵地拉着人说起兵法。
自此,朱雄英和朱至就在汤家住下了。
信国公为免让人生疑,除了让他们跟着自己习武和兵法外,并没有对他们再有别的厚待。
穿的是普通的粗布麻衣,穿的也不过是草鞋,日常一应吃穿用度都得自己弄。
本来嘛,他们既说了自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前在富商家里做事,因受不了折磨才逃出来的,就不可能让人伺候他们。
信国公如约接回他们两个的时候,为了造就他们饿久的形象,朱至和朱雄英可是狠得连着几天只吃几口馒头,生生把自己饿得憔悴,也才能在信国公夫人面前狼吞虎咽。
这也是为什么信国公在看到他们时,尤其看到他们狼吞虎咽时惊讶的原因。
为了把戏唱好,这兄妹够狠的啊!
既然如此,信国公就更不能纵着他们了!
不是想试试普通人怎么过的日子吗?那没问题,他一定满足。
朱雄英和朱至都是能吃苦的人,不过眼下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解决,朱至不会弄头发的啊!
信国公听说这事儿,他也解决不了啊!
没想到一个转身听说朱至人虽然不会,可是她嘴甜啊,她能哄得府里的小姑娘、大婶们都乐意帮她弄头发!
得,信国公在看到朱至把府里自上而下的人都哄得对她赞不绝口时,算是明白了,这小丫头脑子活,嘴巴甜,将来一准是个通吃的主儿。
不过几天,对于朱雄英和朱至提议要出去外头转转这一点,信国公瞅了一眼朱至那张脸,太好看了点啊,这放出去也不知道会引起怎么样的轰动。
“国公,我们可不是来玩的哦!”朱至是肩负朱元璋和太子的差事来的,要是当家长的人心里没点数,敢把人放出来吗?
信国公无奈道:“让几个小子陪你们一道去。”
“不用。就我们两个四下转转。”朱雄英拒绝信国公的好意,他们就想四下逛逛,了解了解环境。
“行,入夜前要回来。”信国公再不放心也不能阻止,朱雄英和朱至为何来此,再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人。
两人乖乖应下一声是。
毕竟在信国公府里,两人是信国公带回来的孩子不假,却是信国公亲自教的孩子,既不是仆人,信国公放他们两个出府,也无人敢拦。
凤阳这地方,朱至和朱雄英都是第一回出门,信国公并不曾住在高门大户,而是居于乡里之间,四处要是认真说来,他们老朱家的亲戚不少,不过两人都不打算认亲。
值得一说的是,两人出门闲逛,便看到有人在田间搭着什么东西,一旁有人在叫唤道:“你们是什么人?在这儿干些什么?”
选择今天出门的朱雄英和朱至,与其说是一时兴起,不如说是约好的,这会儿到了约定的地方,瞧着一群打手将那田围了起来,朱至和朱雄英走了过去,余光看到不少人听着动静也都围了过去,明显想过去凑凑热闹。
为首的是一个书生打扮的人,看起来三十出头,面对围上来的家丁打扮模样的人客气地道:“在下只是想种些菜。并不曾叨扰到诸位吧。”
为首一个尖嘴猴腮的男人吆喝道:“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到了这儿,不管你想干什么,都得先经了我们朱家的同意。知道这天下姓什么吗?姓朱!”
说到这儿轻蔑的瞥过书生,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再一次发话道:“进了凤阳不问朱家的门,你眼里还有咱们皇上?有我们这些姓朱的人吗?”
“这话从何说起。”书生面对刁难很是无奈,对方一顶又一顶的大帽子扣下来,扣得他们很是难受,却不得不辩解道:“陛下并未颁下律法,道我等百姓种田种菜都得先禀了陛下,但不知阁下自称姓朱,要我们守的是谁家的律法?”
此话却是要对方给他一个说法,若是给不了,不好意思,恕他不能奉陪!
“哎呀,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问我们是哪条律法规定?”尖嘴猴腮的人如何也想不到竟然会有人敢这么问他。冲身后的兄弟们嚣张无比的道:“果然是胆子大啊!哈哈哈!”
“哈哈哈!”跟在此人身后的家丁听着领头的人笑了,他们都跟着笑。
“兄弟们,给我上,把这些东西全给砸了,他,给我吊起来打。”尖嘴猴腮的人笑完之后立刻下令,命人都无须客气,这就上去打,把这些人全都打趴了!
一言不合就动手,可真行啊!
书生惊慌失措要护着自己的东西,在他身边的人迈出去,没有人看清怎么回事,不过,尖嘴猴腮的一行人全都被打趴下了。
朱至和朱雄英看着那立在书生面前的四个壮汉,不得不说挺有范儿是吧!
“阁下刚刚还没说清楚,你是哪一个朱家的人?”书生显得很是无奈,他就是本本分分种个田,怎么就得罪人了呢?一上来就想毁他的家当,坏他吃饭的家伙,这像样吗?
书生缓缓走出,蹲在尖嘴猴腮的人面前,对于捂着脸不断后退的人,书生伸手将人拉住,想跟人好好说说话!
可是,他想说话,都被打趴下的人哪个乐意跟他好好说话了?
“你,你给我等着,你给我等着。”放话的人指着书生,更是趴着起身,这就要跑。
下一刻却被人拎住,书生旁边的人啊在这个时候人拎起,书生狐假虎威地问:“我说让你们走了?”
对啊,谁说过他们可以走了?
“你,你要弄清楚,这里是凤阳,是皇帝老子的老家,这里,这一片,那都是皇帝的亲戚,你,你一个外乡人进地方不知道拜庙,还敢打人,你是找死。”有人这时候都未意识到自己的立场。明明已经居于下风,竟然还跟人撂狠话,果真没点自觉。
书生笑了,显得有些无奈,“那你想过自己也该拜拜庙吗?”
言罢伸手拍在尖嘴猴腮的人脸上,一下,又一下,道:“把他们绑起来,我等着他们的主家过来领人。”
壮汉们一听不二话,上去就把一群人全都绑了起来,不带丁点犹豫。
“你们,你们等着,有你们好受的时候。”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总是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断叫嚣威胁,书生毫不在意地道:“那我等着。堵上他们的嘴。”
面对分不清楚情况的人,跟他们客气没有意义,直接粗暴。
书生这回是连声音都让人堵上了,可见不打算纵着某些人了。
也对,面对这粗言秽语,有多少人乐意听。
转过头的书生瞧见朱至和朱雄英站在一旁,冲他们作一揖。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书生把事情处理得相当好,可太好了!朱至和朱雄英一道走过去,很是好奇他领人在田里搭起架子是为何。
“种些菜。”书生自然而然地接过话。
“冬天也能种菜吗?”朱至装得一脸无觉地询问。
“当然可以。只要有心,没有什么事办不成。”书生一脸坚定地开口。
“那我们可以来看你们种菜吗?”朱至有此一问,书生肯定道:“当然可以。”
这事儿,就那么定下了,朱至和朱雄英回信国公府上时,特意和信国公提了一嘴今天出门的见闻,包括有人一言不合动手,而且打着朱家的名号。
信国公夫人听着一声长叹道:“朱家啊,要是陛下知道有人打着他的名号处处为难人,不知有多伤心。”
“咳咳咳。朱家的人有那么嚣张的?”信国公似是不确定地问。
“陛下的亲戚有多少,会钻营的人,家业比你都要大!”信国公夫人瞪了信国公一眼,有些事信国公又不是不知道,装的哪门子的糊涂?
信国公讨好地冲信国公夫人一笑,这有些事就得慢慢说,有人慢慢听才行是吧!
“不过,这是哪里来的人,大冬天种菜,应天是不是也有这手艺的人?去岁的时候陛下过年派人送来了一大筐青菜,当时咱们家上上下下都十分惊奇。”信国公夫人是个记事的人,才过去一年的事,不至于忘得一干二净。
信国公眼神有些飘,底气显得不怎么足的道:“这有什么,应天能种,别的地方肯定也有人会种。”
就这话偏偏信国公夫人听得连连点头道:“说的是,这天下人才辈出,哪有什么事是谁做不了的。不过是愿意不愿意罢了。但这才刚开始就有人捣乱,这人的生意怕是做不成了。”
“敢来凤阳做生意的人,怎么可能没数。由着人闹吧,同我们没什么关系。”信国公安抚自家夫人,收获朱至和朱雄英审视的目光,信国公瞥了他们一眼,让他们悠着点。
行,话不用多说,只要干实事儿就行是吧!
“你如今年纪越大,越没有了当年的气性。想当年听说村里有个谁敢闹事,你是冲上去便将人摁在地上不让人动,难道这位高权重了,反而没有了为百姓谋利的心了?”可是信国公夫人不干啊,她是想到自家的男人怎么好像越来越怕事,半点没了当初的气性,着实不像样。
信国公干咳起来,提醒自家夫人道:“这孩子还在呢,说那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做甚。”
不料信国公夫人一听更不乐意,腾的站起来道:“怎么,现在是连话都不让我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凤阳的情况,乌烟瘴气,乱成一团,偏没有一个敢管的。
“你回了凤阳也不说给陛下去个信儿,好让陛下派个人来理一理。就什么事都不管,放任他们欺负老百姓?
“告诉你,再让姓朱的人闹下去,早晚有一天凤阳的百姓活不下去,定要闹出大乱子。”
越说越激动的信国公夫人上去狠狠地掐了一记信国公。
信国公赶紧躲啊,这哪儿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