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说话的功夫,后面已经下朝了。
看着皇帝的仪仗走在前面,两人也就踱着步子在后面远远的跟着。
只是很快,前面的队伍停下来。
朱见深一怔,原本慢悠悠的步子突然加快,竟然小跑起来,一直冲到了队伍的前面。
姜烟不明所以,赶忙跟上去。
就见队伍前方,丰腴的宫装女子站在拐角处,花影交错,露出一双善睐明眸。
“贞儿。”朱见深脚步一顿,看着前方的万贞儿却不敢走上前。
反倒是幻境中的那个自己,快步迎上前。
“那是万贵妃?”姜烟走到朱见深身边,猛地想起一件事。
历史上朱见深四十岁就去世了,而现在的朱见深看起来差不多就是这个年纪。
再看他见到万贵妃的模样。
姜烟意识到,在现代的时候不是朱见深因为口吃所以不说话,而是很有可能他正处于伤心时,不想说话。
“对。”朱见深点头,看着互相依偎的那两个人,眼底却流露出怀念羡慕之色。
“其实她是个很好的人。”朱见深看着那两人相携离开,就是身后的仪仗也只是远远跟着。
朱见深回头,问姜烟:“我在你家看过许多书,为何那些书上都说贞儿是个恶妇?荒唐至极!”
姜烟扯了扯嘴角。
其实她小时候也被电视剧中的万贵妃形象误导不浅,甚至可以说是国内编剧拿着野史大写特写,就差没有把万贞儿写成明代妲己了。
就连朱见深的形象也朝着昏庸的方向靠。
如果说,朱元璋后期的剥皮萱草令人印象深刻,朱棣夺侄子皇位被后世念叨许多年。
那朱见深和万贞儿就是在这几百年间被黑得最惨的两个人。
清朝修的明史,没有采用明朝对这两人更为严谨的史料记载,反倒是大量记录野史。
将一个老太监的话写得活灵活现。
万贞儿也成了赫赫有名的“打胎队队长”。
朱见深的政绩被掩盖在“藏匿皇宫中悄悄长大的朱佑樘传奇”以及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西厂下。
比起政绩,世人好像更愿意讨论朱见深是不是有“恋母情结”,是不是幼年遭受过心理创伤,所以才对万贞儿如此迷恋。
却鲜少有人知道,这位年轻的帝王曾经将大清的先祖,建州女真打到努尔哈赤崛起前,近百年的时间内都不敢在大明朝廷面前挑衅。
“我岂是那等昏庸之辈?他们将后宫想的也太幼稚了!”朱见深气到摇头叹气,又说不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姜烟看着也很不是滋味。
一个皇帝。
他的政绩不被人看到。
却只将眼睛落在了他的后宫。
这的确是一种侮辱。
尤其是他在皇帝这个职位上做得还不错的情况下。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史学家在反驳这些了。只是你也知道,比起严肃的政治,世人更愿意用娱乐的方式去看一个皇帝的狼狈。”
姜烟知道自己这话很刺耳,但这的确是朱见深与万贞儿的故事在几百年间不断被添油加醋的原因之一。
都说朱佑樘幼年可怜,朱见深的后宫被万贵妃祸一手遮天。
事实上,朱见深有十四个儿子,六个女儿。
之后,朱见深不愿意再说这个话题。
只是带着姜烟一直往前走。
这一年,朱见深登基,他想过将万贞儿立为皇后,但面对的却是一片反对之声。
这一年,朱见深为于谦沉冤昭雪,召回于冕。
也是这一年,广西瑶族叛乱,朱见深派军前去平乱。两年后,瑶族大败,大军带着部分瑶族俘虏回到京师。
在这一群人中,有一个年幼的孩子,懵懂的跟随族人而来。
他叫汪直!
——
朱见深的幻境里,他会仔细给姜烟介绍继位时的这些人。
与姜烟所想的不同,朱见深其实非常会看人。
他们站在金銮殿前,朱见深会告诉姜烟,这位大人方才在朝堂上言之凿凿,实际上自己心里也没底。
说那位大人看似正义凛然,其实私底下有收受贿赂,后来被揭发了。
他记得这朝堂上的每个臣子,甚至能说出他们的许多私隐。
究其原因,是朱见深继位后,机缘巧合下成立西厂带来的结果。
“成祖当初设立东厂,原本是想要磨出一把刀,握在手中。只是,或许成祖也未曾想到,这把刀有一日会架在朱家皇帝的脖子上。”
朱见深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的姜烟,又觉得这个姿势有些别扭,起身走下台阶。
干脆坐在台阶上,还示意姜烟也坐过来。
“有王振为例,那些宦官又怎么会停下对权利的渴望?谁都想要成为第二个王振。”
姜烟对此是赞同的。
有王振这样权势滔天的宦官在前,哪怕郕王摄政时期,将王振一族都被处死,王振党羽中的马顺更是在朝堂上被群臣打死。
可朱祁镇复位后,荒唐为王振祭奠招魂不说,还为他设立旌忠祠。
这简直是给了东厂的太监们一个立在前面的“好榜样”。
所以,在朱见深继位后,还会有太监勾结妖道李子龙,让李子龙出入内宫。
这么大的隐患,朱见深怎么可能没有反应?
西厂,应运而生。
“东厂是一把不听话的刀,锦衣卫与东厂之间关系微妙。他们既然不忠于我,不乖乖做一把帝王的刀。那我就自己磨一把!”
朱见深站起身,大步走出金銮殿。
姜烟坐在后面,看着他一如老朱家宽阔魁梧的背影,步步走得铿锵有力。
大概正是因为幼年见过了宫人的善变,朱见深其实并不似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文弱。
相反,他极有血性。
对权利的掌握,也因为幼年的经历,不肯漏出分毫。
姜烟看着朱见深站在大殿外,身形单薄瘦弱的十几岁少年跪在他身前。
少年眉眼桀骜,面上还带着孩子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