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大人很少去别人家窜门子,只有小孩子没有顾忌到处疯跑。
到了初二就没这忌讳了,苗奶奶屋里挤得是水泄不通,都是来看电视的。
没办法,人太多屋里空气不好,苗奶奶只好把靠近走廊的窗子打开通下风。
反正人多也不怕冷,何况走廊里也没多冷。
今天家里只有老两口和怀孕的两个孙媳妇在,儿子、孙子都带着媳妇、孩子回老丈人家了。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今天一大早李丽娟和苗学松就早早起来收拾要送礼的东西,然后带着苗于华和茵茵、孙琪还有苗于荣两口子及苗于贵两口子去二队姥姥家。
徐月芽还在跟娘家闹茅盾,把婆婆给的回娘家窜门四盒礼往她妈炕上一撂,水都没喝一口就回来了,也不管她妈在后面喊她不回来气得直骂她。
巧兰也差不多,她对家里的感情就比较复杂了,家里还剩下的三个亲人分了三等,她最惦记的肯定是她妈,其次是她老妹,最后才是她爹。
她老妹被惯坏了,还不太能适应现在身份的转变,她也不想惯着她了,至于她妈,耳根子软,心里明白但拿不下主意也是没用,她爹就可以忽略了。
上回她把茵茵给的东西分了三份,连鸭子都砍成三份,送了自己的三个姐姐家,那是因为她知道,过年回娘家窜门婆婆肯定会让拿点肉回去。
家里有那么多肉,窜门子用自然是最得脸的礼,哪能不送。
这不,这回就带着肉回去了。
一进门她爹妈倒是挺高兴看到他们回来的,又是拿瓜子,又是拿糖的,她妈就准备把她带回来的肉化了,晌午包饺子吃。
然后茅盾就来了。
她爹看到那肉有四五斤沉,就想让她妈分一半出来,给她奶家送去……
大过年巧兰不想看着她爹妈为了这个吵架,这也让她觉得在苗于荣面前臊得慌,干脆说不吃饭了,直接就回来了。
苗于荣还安慰她:
“回家吃正好把昨天剩的饭菜给吃完了!”
初一做饭、做菜都做得多,就怕都吃完了不吉利,结果就剩不少。
巧兰点头,是啊,家里的剩饭剩菜都要比娘家的拿得出手来。
于是还不等李丽娟收拾好带回娘家的礼,两个去老丈人家的儿子都回来了……干脆全都带上,赶辆马车回去。
刚八点不到,李姥姥就站在二队村口那往大路上望着。
屯子里出来倒水和没事溜弯的看到她就过来跟她说话。
“李嫂子这是等你闺女回娘家么?”
“可不是咋的,都这点了,还没回来,我家又没电话不能打个电话问问,是不是家里来客了不能回来了,让我等着这个急!”
“还不到八点呢,嫂子太着急了,再等等说不上就到了。倒是嫂子这衣裳真好看,太阳光一晃都有光似的,这是啥料的啊?”
另外一个妇女也过来加入说话行列:
“看起来像是烫绒的,又不太像,这绒有点长。”
李姥姥满脸地自得:
“就是烫绒的!不是咱们这边产的,是我外孙女在省城那买回来的。我说这么好的东西自己留着呗,要不给她奶做衣裳也行,她奶从小把她带大,多疼她,她不干,非得给我做,还做了两身呢,家里还一件狼皮大衣呢,不出门我也没穿出来,说不要都不行,你说这孩子,就是不听话啊!”
“你外孙女多大了,这么有钱么?”
“嗐,你不知道,她外孙女在咱们星火大队可出名了,人长得跟个仙女下凡似的,脑袋瓜也可好使了,听说参加啥啥比赛得了一等奖呢,光奖金都好几百块呢!而且她们家的场子,听说就是上边看她面子才给批下来的,你说厉害不?”
“这么厉害啊?”
传言,传言,传着传着就变成谎言了。
李姥姥并没有纠正对方关于几百块钱的奖金,只是强调:
“得了两回奖了,一回是省里数学比赛得了一等奖,这回是省里的作文比赛,也得奖励了,还得好几个呢,听说下半年就要把我外孙女的作文印在书上给初中、高中的学生们学习了呢!”
“哎呀,那可真是了不起啊!”
“那可不!要不怎么说我有福呢,别看就生了一个姑娘,可这姑娘的福可没少享,现在还能动弹呢,又要享外孙女的福了!我姑娘过年也给我做衣裳了,瞅瞅,我这里面的棉袄就是她给新做的,棉袄面和棉花都是新的,穿着可暖和了!不止我,连我家老头子也是一身新的呢。”
直到把人家羡慕得眼睛都红了,才看到苗家的马车过来。
老太太没心情跟她们说话了,高兴地冲着马车招手。
到了近前,茵茵拉她上车:
“姥,大冷天的你不在家里等着,咋还跑外边来了?”
“我这不是心急么,再说家里有人做饭,也用不着我。”
李丽娟把马车上盖腿的被子盖到她妈腿上,惊讶道:
“都谁过来了?”
“你四弟一家子,你大哥、二哥他们也说了,一会过来。”那就是吃现成的。
李丽娟冷笑了下,大过年的也没说不好听的,只对她妈道:
“也行啊,算是吃上一回团圆饭。”
李姥姥点头。
她还不知道这道理么,以前那三个儿子都很少来看他们俩个老的,现在看俩老的都有工作,有工资拿了,还有想要讨好她姑娘安排家里人,可不就都勤快了。
对此李姥姥没多少想法,早就看明白了,就算是当老人的,手里头没钱也是不行的,这不,手上有钱了就有孝子了。
说笑着几步路就到了姥姥家。
刚到门口还不等下车,李姥姥就喊:“秀心?秀水?赶紧的,你们姑姑回来了!”
这一声把屋里人都喊出来了,跑在前面的就是茵茵的四舅。
“姐、姐夫回来了!来茵茵,四舅抱你下来!”
茵茵忙躲过他的手:
“四舅,我长大了,不用人家抱也能下得去车!”
扶着孙琪的手下来。
“还跟四舅不好意思了,你多大在四舅跟前不是小孩?姐你说是不是?”四舅讨好地对李丽娟笑。
李丽娟笑了笑:
“长大了脸皮薄,不用管她,赶紧进屋吧,怪冷的!”
这边秀心表妹已经亲热地挽着茵茵:
“茵茵姐,你总算是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
“好!秀水哥!”
“嗯!”秀水抿嘴对茵茵笑了笑,手上提着车上的东西,往屋子里拿。
苗于贵等人也提了东西往屋里走。
老舅妈满脸地笑,看着李丽娟道:
“咋没把孙子也带过来?”
“没有,于富媳妇在家看孩子呢,都带着干嘛,闹哄哄的。”
于小红怀孕没有回娘家,便留在家里看孩子,苗于富替她回的。
“过年嘛,就是热闹了才好!”老舅也一边说一边忙着找烟。
秀心兄妹三人也不闲着,端零食水果招待茵茵家。
这时小辈们一通的叫人拜年,可是够乱的。
茵茵和孙琪跟着秀心去她的小屋子里说话。
她的小屋子是姥姥和姥爷的屋子隔出来的,没窗子里面比较黑,但好在总算是个个人空间。
此时三人坐在她的小炕上一边嗑瓜子一边说话。
“你上学能跟上班里人不?”
之前九月一号开学前李丽娟问姥姥他们兄妹上学的事,姥姥说他们自己不想读了。
但等茵茵把老舅妈和姥姥、姥爷都安排成临时工后,秀水和秀心就直接去乡中学插班上学了,一个上高一,一个上初一。
显然那“不想读”是因为家里没钱闹的。
在学校时常能见着他们兄妹此时也不算多想念,只是说些姑娘家的悄悄话。
茵茵看了一圈问她:
“秀纹姐咋没回来?”
“大姐得坐火车回来,估计晚点了吧?”秀心也不知道原因。
“她女婿好点了没?”
秀心脸拉了下来:
“我也有半年多没看到大姐了,但我估计啊,狗改不了……”
秀纹是老舅家大姑娘,嫁到隔壁的方家镇,不是镇上,也是农村种地的,但离镇上很近。只是她对象喜欢打人,尤其喝两口酒,把秀纹表姐往死里打。
茵茵皱眉:
“老舅就没去给秀纹姐做主?”
“前脚去说了,答应得好好的,会好好对大姐,对孩子,可人一走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能怎么办?”
茵茵不说话,怎么就没办法了,不能离婚么?不就是有两个孩子么,带孩子又不是不能改嫁,至于受他这冤枉气?
只是这话到底不能由她来说,心里对这个表姐也是同情的很。
她们也没能安分说几句话,一群表姐妹们就过来找她们了,大家只好坐在一起聊。
李姥姥今年底气可是足着呢,想尽法子要好好招待姑娘和女婿一家子。
家里有三个人在茵茵的场子里工作,不管是钱还是肉、蛋都没少得,再加上李丽娟贴补她们老两口的细粮,家里宽裕着呢。
李秀纹是在快九点才回来的,胳膊上挎着个小筐,还牵着两个孩子。
老舅妈看到她们母女很惊喜,但在看到母女头上的头巾都结冰跟个雪人后,笑意僵住:
“你们娘仨走回来的?”
秀纹勉强笑了笑:
“反正也不算太远,没啥事慢慢走呗!”
“你对象咋没来?”老舅也问道。
“他在家有事,大妮、二妮,快给太姥和姥爷、姥姥拜年!”
俩小姑娘怯怯地跟长辈拜年。
李姥姥一人给了五毛钱,老舅妈一人给了一块,俩小姑接过后都递给了秀纹。
“快上炕暖和暖和吧,孩子脸都冻肿了!”李姥姥也看不下去,却管不了那么多。
李秀纹把俩孩子抱到炕上,自己却没上去,抿了下头发,就去厨房帮忙做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