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咋样啊?”苗于贵不解地问她。
茵茵小眉毛一立:
“跟我装傻是不是?那我给你提个醒,你今天一早借了我的马……”
“哦,这事啊,马我早就还了,放养殖场了!”
茵茵气得挥起小拳头,苗于贵连忙认输:
“好了,好了,二哥不逗你了!”
悄悄看了眼四周,见没人,便得意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毛票来:
“瞧瞧?这才第一天啊!”
“有多少啊?”茵茵估计不出来他那有多少钱,因为一分、两分还有一毛、两毛的,不好估算。
“二块六毛七!”苗于贵非常的满意,他和苗于荣两屋放牌桌一天能挣个几毛一块的,这大冬天的闲着也闲着,借了老妹的马和车去拉活,挣的钱对半分,一天能挣上一块多那太知足了!
一天一块三,一个月三十九,这冬天至少还有四个来月,够他赚一笔的了。
茵茵也没想到她二哥这么有本事。
“人家就没抓你?”
“有人问我就说这是村子里的马车,拉村子里的人或者货,他们就没再问了。”
行,有本事就行吧。
转身进屋,苗于贵忙叫她:
“别走,正好把钱给你。”
“放妈那吧。”
然后兄妹俩一前一后去找李丽娟。
苗于贵把钱全给了李丽娟:
“妈,这是我今天挣的,里面还有我老妹一半,都交你保管。”
李丽娟傻眼了:
“不是,你们自己放着呗?”看向茵茵,她还有仓库放着更保险,放她这干嘛。
茵茵家里卖药的钱和零散的都放李丽娟手里,其实是给她用的。
“都放妈这吧,我都放习惯了,我这一天顶风冒雪地挣几个钱不容易,放手里让这败家老婆看着,该忍不住偷着花了。”
对手里留不下钱的二嫂,茵茵也不知道该说啥好。
李丽娟肯定是心疼儿女的,听他这话倒没再说啥,只是发愁:
“你们把钱都放我这,以前只你二哥一个人还好,现在你、老三家的再加你老妹,还有家里的,我再好的记性也记不明白啊!”
“那妈就把它记下来好了,这样就不会错了!”
茵茵拿了个圆珠笔和空白的本子给她。
“记?这倒是个好法子,那我咋记好,老姑娘教教我!”
茵茵便教她,怎么记。
先把小本子标好页数,一到三十,共有三十页。
“你先一人留五页,写不下了到时再换本,比如第一页到第五页是家里的。”
茵茵在最上面写下“家里账”。
“第六页到第十页写二哥的账。”
翻到第六页写上二哥的名字。
就这样五页、五页地来。
然后李丽娟就明白了,她也是初中毕业的,字还是会写的,便在苗于贵那页写上“之前存了二百一十二块,写了今天的日期,存入一块三毛三。”
问茵茵:
“是不是这样的?”
茵茵点头:
“妈都可以做会计了,这账记得清楚!”
李丽娟失笑:
“我还做会计呢,就我这水平也就在自己家里胡乱记吧。”说着又把苗于荣和巧兰的记上。
茵茵灵机一动:
“谁说妈做不了会计,我看就行,等咱们场子上了正轨也得有会计呢,到时正好让妈当!”
“我?”李丽娟可没自信了。
“妈别担心,到时跟大队会计学两天就会了,没多难的。”
这时的会计又不用会计证报税,是个会算术的就能做。
不过茵茵倒是挺惊讶的,没看出来她二哥还真有本事,这结婚才两年竟然有两百多私房,显然没结婚之前就攒下了,真的是厉害啊!
李丽娟记这些账倒是没有背着茵茵,写完了就把笔和本子藏到加锁的柜里头。
正这时候,苗爷爷和苗学松爷孙三代进来了。
“贵子你今天到街里咋样?”正巧苗于富也问起这事,苗于贵下午回来时都快吃晚饭,一忙乎就没空问他,正好这会儿客人也走了就过来问问。
苗学松和苗洪举也好奇,就一起听。
“正要跟爹和大哥你们说呢,我今天一共挣了二块六毛七,和老妹对分还有一块三呢!”
“挣了一块多?那可以啊,在家待着也是待着,能挣上一块钱不是挺好的!”苗于富心里火热。
他向来没那么多花心思,也没二弟那么有本事,会捞鱼啥的卖钱,只能跟着他后面挣几块钱,方便自己小家的零花。
苗学松也动心了:
“要这么好干,我也想去,现在大队也没活分下来,成天在家待着除了吃就是睡,不活动活动,等开春下地都使不上力了。”
“马是足够的,可车只有一辆!”李丽娟犹豫地看向他们爷仨。
苗爷爷磕了磕烟袋锅子:
“这算啥事?把几个大小子都叫过来,咱家不是还有板子么,先钉几个将就着用。”
“爹说得对,能拉人拉东西不散架就行。”
那还等啥?家里灯都开了,苗家几个老少爷们拿工具的拿工具、拿板子、木头的还有去叫人的。
去叫人的苗于富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于荣和华子不知道跑哪玩去了,没在家,问巧兰也说不知道。”
巧兰和两个嫂子收拾厨房呢,人多活快,这会儿收拾完了进来,正好听到这句:
“是,吃完饭我就看到于荣和华子出去了,他就说出去,没说上哪去。”
“那就不管他们俩。”人手多差两个人干活也不耽误。
倒是巧兰知道原因后,心里有些不好意思,穿戴好,帮着去挑木板往屋里抱。
不管带不带出自己小家那一份,既然是家里的活,自家男人没在,自己就得顶上,这就是巧兰的思维方式。
倒是李丽娟看不下去:
“让他们男人去忙乎吧,你进屋暖和着。”
她们这些女人白天也没闲着,针线活也不少。
巧兰对李丽娟笑:
“没事的妈,我不冷,活又不累,正好吃饱了我活动活动。”
隔了一家的娘家,正好巧兰老妹巧枝在院子里收拾院子,听到她姐的话后生气地撇嘴,暗自嘟囔:她倒是去享福了,家里这一摊子都扔给自己了!
天知道这家里会有这么多活,以前她四姐在家这些活多是她干的,现在她出门子了,活就都落在她身上,即使她妈帮也不少手她也觉得活多,辛苦不说,干不好还要落埋怨。
现在她爹整天就“你四姐在家时怎么样怎么样能干”,听得她都烦了又不敢犟嘴,她妈即使没说,可心里显然也是这样想的,这叫巧枝很不服气。
早知道嫁进苗家这么享福,她也动动心思了。
不过想想自己挑的对象,巧枝幸福一笑,等她们结婚了也就不用自己干了。
每家最小的那个都会被宠得有些懒,这在他们屯子几乎都这样,巧枝没特别出奇。
茵茵帮不上什么忙,何况她自己也有一摊子事,便和长辈们打声招呼回自己屋了。
苗奶奶又接了两家做衣裳的活,正在屋里做衣裳呢,李丽娟见有巧兰打下手就够了,便想去帮苗奶奶踩缝纫机做衣裳,不想两个儿媳妇把孩子都放她炕上了。
“妈,你帮我们看下二小子、三小子,我们也跟着爷和爹他们干活去,人多干得快一点,说不上他们明天就能用上了呢!”
这是儿媳妇们也听说能挣钱了,再有巧兰在外边,她们要是不出去不是显得她们懒么。
于小红是向来没啥主意,家里事都听苗于富的,她知道家里有没有钱就行,但不管有多少钱,钱怎么花。
徐月芽倒是想把钱,但苗于贵总有本事说服她,又想想自己的大手大脚,只能放弃管家大权。
但这都不影响她们对钱的执着。
现在对投机倒把管制这么严格,能在夹缝里挣几个活钱多么不容易,谁都不愿意放弃这机会。
茵茵坐在实验室,认真地在给李灵敏配药。
如今的药品种类真的不多,同种类的药几乎只有一种,都不需要多比较用哪一个生产厂家的,好配的很。
配好一个月的药,茵茵收进仓库里,打算明天给李灵敏。
茵茵:群主,这改良种子的任务怎么办啊?我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的。
群主:……看你一直没问,我还以为你不打算做这个任务了。
茵茵:哪能呢,我可是见任务必做的。
群主:你可以研究杂交品种,这是从种子上决定产量的最简单方法。
茵茵:这事还是交给袁大大吧,听说他已经研究出杂交水稻了,想来研究出杂交玉米种子也是很快的。
她一外行就不凑热闹了。
群主:……那另外两种方式,一个是种植方式一个是肥料跟进,麻烦不说,还不一定所有人适用。
茵茵:我的主要目标是完成任务,不是惠及全村。
就凭她人微言轻的,说出来的话谁信啊?
等看到自家的成果后他们自然就明白了,到时再说。
就像是养猪和养鸡,知道自己家猪喂饲料能喂这么大,亲戚们和屯里人自然就知道她饲料的好处了,不少人跟她预订明年的饲料,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她饲料卖的贵,说小话的。
茵茵是管不了那么多的了,她的饲料之所以那么厉害,一个是药渣的作用,另外一个就是她亲手做的给了它营养加成,如果换一个人肯定做不出同样的来。
群主听到茵茵的话后并不觉得奇怪,只是有些头疼,头疼怎么能叫茵茵“心怀天下”好多积些信仰。
想了想,心里有了决定。
而茵茵早就已经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开始写作文了。
熬了大半个晚上,苗洪举也就做出两辆平板车来。
加上之前的一共三辆。苗于荣主动放弃,他昨天去照鸟去了,回来的得晚。
倒是苗于华厚着脸皮磨他爹:
“爹,我跟你一伙呗?到时你赶累了我来赶,再说二哥都说了,这要拉东西了还得帮人家搬,你一人多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