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小知县> 第163章 番外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番外九(1 / 2)

从玉敬泉出生起,他就知道,这是个贫穷到不行的小村子。

这地方前几十年才有人过来开荒,他们的父辈祖辈也是来这里的第一批人。

好像是什么兵士后人,打仗回来之后,把他们安排到潞州扶江县,地方虽然大,但人少,说出去都没人信的那种少。

这里几十年如一日,他都习惯了。

但祖父跟爹早逝,家中只剩下母亲跟七八岁的玉敬泉。

那时候日子过的艰辛,玉敬泉看着黄土,看着遥远的湖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因为他家只有母子两人,所以原本紧邻湖边的田地被人换成较远的田地,每次给田地浇水都要跑很远的距离打水。

这说起来简单,可一担担水,从湖里挑过来,一桶桶浇到田地里,太辛苦了。

七八岁的玉敬泉也努力帮忙母亲做事,可更多,更繁重的农务还是在母亲身上。

从那时候开始,玉敬泉就想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好在虽然贫苦,但没什么苛捐杂税,他们又是寡母幼子的门户,交的田税也少很多,当地的知县又是个穷地方,村子都没几个,所以来来往往的官员都待不了多久,就想办法离开,所以对他们这下面不会过多关注。

有时候不过多关注其实是好事,既不会给他们好处,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坏处。

当时的玉敬泉以为这样就是个好官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饥一顿饱一顿,他那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冬天,或者说周围所有人害怕的都是冬天。

邻居家冬日出生的小孩一个晚上过去,直接冻僵了。

这种事很常见,在这里甚至不算稀奇。

或者说在整个承平国都不稀奇。

冬日太冷了,缺吃少穿,孩子冻死很正常。

玉敬泉只是为那个小孩子默默沉默一瞬,然后继续捡柴火,冬日就靠这些东西取暖,渡过冬天。

所以他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冬日。

玉敬泉的母亲是传统上就吃苦耐劳的女人,她话不多,但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做事。

而玉敬泉也是个孝顺儿子,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一切。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好在他跟母亲两人的吃苦让生活越来越好。

随着玉敬泉慢慢长大,家里也有能打架的劳力支撑,周围人似乎越来越和善。

当然,跟其他人户还是比不了。

那一家都有好几个儿子,好几个孙子,他家还是单薄的很。

不过没关系,他是村里挑水最多的劳力,母亲也是最勤快的妇人,所以日子越来越好。

一直到他十七岁那年,在他身上发生两件大事。

一个是他娶妻了,是隔壁村的一个孤女,家里有个后娘,对她很是不好,两人打水的时候认识,之后成为夫妻。

另一个是县城来了个新知县,不过这个跟他暂时还是没关系。

成亲后的日子更好过了,婆媳关系不错,夫妻关系也不错,母子关系更是不用说。

随后的两三年里,甚至他家还生了两个孩子。

只是那些年的收成不太好,家里人又多起来,眼看米缸要见底,在妻子找人说情下,玉敬泉决定去潞州城看看。

那边说是会给他一个店铺伙计的差事,离家虽然远,好在收入不错。

为了母亲,娘子,孩子,他想出去闯一闯,看看能不能多挣点钱,让家里日子好一点。

至少在今年冬日里好过一些。

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被冻死,更不想一家人数着日子让冬天赶紧过去。

看着母亲越来越沉重的身子,玉敬泉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今年二十,已经可以支撑起这个家了。

玉敬泉去潞州城那天一家人都出来送,但能带的东西也只是烙的几张饼,还有装的清水。

这样足够走到潞州城。

三四月的天气已经有些热,玉敬泉却一刻都不敢停歇,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赶路。

这条官道上的路不好走,来往也没什么人。

其实他听说当地官员想修这条路,可一直没什么钱。

这些事跟他也没什么关系,玉敬泉只是埋头在没人的路上走着。

等到潞州城的时候,玉敬泉总算松口气。

太不容易了,终于到了。

这个花了他家很多银子人情才找的活计,终于要开始做了。

那是个粮食铺,他说是伙计,其实就是搬搬抗抗的,做最重的体力活。

不过他这个人机灵,又肯干活,说话虽然不多,可有些聪明,所以在铺子里做的还不错,甚至性格都开朗了些。

毕竟这铺子里的伙计都是来打工的,潞州城又是什么人都有,没人会专门针对一个外来的穷小子。

在这个铺子里,老板管吃管住,还给二钱银子当工钱,玉敬泉几乎一分不花,全都给到家里。

二钱银子,能让家里人过得很好了。

家里的母亲跟娘子又是吃苦的人,她们两个还把田地料理的很好。

玉敬泉当初以为,自己就会这么过下去,好好攒钱,以后回家多开耕田地,最好能买头牛,到时候一家人就会轻松很多,说不定还能把房子修一修。

修房子,几乎是他们玉家湖所有人最大的心愿了。

毕竟谁也不想自家雨天漏雨,冬天飘雪吧。

在潞州城的日子越来越好,玉敬泉甚至还跟着老账房学了些账目上的事,老板知道了也没说什么,甚至还让他用铺子里的笔墨。

那个老板说,皇上下令,让各地运河重新疏通,潞州的运河也在名单里,很快能重新开始用,到时候潞州城需要账房的铺子肯定很多,让他好好学,说不定还能去他分店帮忙。

当时玉敬泉花了很长时间门才明白这句话。

各地运河疏通,潞州会多很多铺子,连他们老板都可能开分店。

反正就是一句话,那就是潞州发展会越来越好。

之后还看到一个丰邵县的知县,急急忙忙往潞州城这边走动,说是他们一定要搭上重开运河这件事。

当然,很久很久以后,玉县丞知道丰邵县成为整个潞州最富裕县城的时候,跟更明白那个知县为什么那样着急。

这也是他很久以后才明白的。

有时候也不能怪他们抓不住这些机会,而是实在没这个见识跟远见。

反正那会的玉敬泉也不太懂,每日的差事跟学习都让他焦头烂额,好在一切都是有奔头的,他似乎能看到自己以后当了某个铺子的账房,再把娘亲妻子孩子接过来的场景。

从五月到十一月,二十岁的玉敬泉就是在这种日子里日复一日,生活总会变好的。

很快就要到过年了,这次玉敬泉蹭了回隔壁县拉货的船,从隔壁县回玉家湖,节省不少时间门,谁让人家那边有运河呢。

玉敬泉带着买回来的年货兴高采烈,他甚至还买了不少炭火,今年冬天,他家一定会很好的。

但一回家,就看到自家门前被扔了很多垃圾,那些人还笑嘻嘻道:“看看你们家脏的,果然没个男人就是不行。”

这明摆着是欺负人,玉敬泉东西一扔就跟人打架,甚至打到里长面前。

之后才知道,是他家娘子养的鸡被人偷了,自家自然要找到贼人,谁知道那贼人就是邻居,邻居反咬一口,说他家穷成这样,谁会偷他们家的东西。

要是以前的玉敬泉可能不明白,但他出去也大半年时间门,知道这就是恶邻的借口,听他们满口酸话。

什么“你家男人在外面那么久不回来,不会是有了小吧。”

“你以为他在外面干嘛,肯定花天酒地,你们还找谁做主啊。”

“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你一个女的好干嘛?”

所以玉敬泉这种性格会跟人打一起来一点也不奇怪,这分明就是仗着他不在家,欺负孤儿寡母还有他娘子。

玉娘子也不是胆怯性子,但对方人多势众,确实没有办法。

有时候在这种地方,武力确实是种威胁。

里长来了之后,想着玉敬泉邻居家人多势众,竟然开始和稀泥,闹到最后正好下面捕快过来办差。

事情直接闹到知县面前,那知县也是今年刚到,平时是个不管事的性子,但为人还算刚正。

特别是这种欺负孤儿寡母的事情,实在让他厌恶。

知县给玉敬泉做了主,让那家赔礼道歉,还赔偿了偷的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