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筐子里好多谷子呀?”大花在明霞喝水的时候,掀开竹筐上覆盖的树叶,看到里面的东西,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明霞以前也不是没有把粮食担回家,可大部分是晒干的地瓜米。在不分粮的时候,弄回这么多的谷子,可真是太稀奇了。
去年秋收时分到的那点谷子,她们一家子省着吃,此时也早就精光了。所谓青黄不接,正是这个时候。此时,许多粮食不济的农家,锅里地瓜米都越发稀疏,家中主妇和小孩都赶着到山上摘野菜,挖土薯的根块,以熬到夏收。
而明霞此时担回来的两个竹筐里,底下三分之一,都是用麻袋装着的黄灿灿的谷子,看得大花眼晕。
“还不止,还有更多我寄在泽丽寨里,下次去再担些回来。”明霞放下竹筒水杯,伸了一个懒腰,说道,“明天我去镇子上买一个碾米桶,以后你下米胆子大些,你和妹妹们都在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点。”
明霞吃着大花留给她的山药地瓜混煮出来的稠粥,想起了去年此时那段艰难的时光。
现在的日子与以后丰衣足食相比,可能连脱贫的标准也算不上,但比一年一前,却已截然不同。
明霞回来后,三姐妹就没有在继续玩跳格子的游戏,而是围坐在明霞身边,将家里的一盏煤油灯点起来,一家四口人开始晚上的学习时间。
大花其实有很多当家的琐事与她娘说,不过,明霞对这段学习的时间所说的话题进行了规定,如非必要,尽量不聊闲事,而是以识字,计算,或者听明霞讲讲科学地理的小故事为主。
大花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拿着一根小竹枝,把她这两天练习的汉字一笔一划写给明霞看。
她一边写,一边念着。
“如,如果的如,如何的如。”
“再,再见的再,再来一次的再。”
大花每写两个字,就用竹片将地上的沙土刮一刮,变得平整之后,再想写后面的字。
练习完前两天学习的汉字,明霞随机抽查了前面学过的内容,给大花做了一个小小的听写考核。
大花的学习任务考核完后,轮到正在用小门牙啃明霞带回来小烤饼的三花,三花听明霞喊她,先懵了一下,然后才咧嘴一笑,想到这几天不断背诵的朗朗上口的童谣。
她恋恋不舍的将小烤饼从嘴里拿出来,才磕磕巴巴地背了起来。
“门前……门前大桥上,游过,游过,一只鸭呀~~~”
大花考核结束的时候,明霞半碗食物还没吃完,而等三花稀里糊涂将这首儿歌念完,明霞的碗都洗干净了。
就这首简单的数数歌,三花小朋友已经学了一周了,好不容易今天背流利了,晚上闭眼打呼呼睡醒以后,又忘得差不多了。
如今能断断续续不靠别人提醒完全背下来,对三花小朋友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听她背完,明霞摸了摸她头顶上翘得老高的羊角辫,夸了她几句。
三花心满意足地重新拿起小烤饼,巴砸巴砸吃了起来。
轮到花花时,还没等明霞开口询问,她直接说道:“我想听奥斯特完成通电导线能使得磁针偏转的实验后,后面到底是谁使机械力转变成了电力?”
“……”
老四明明比老三还小了一岁,还都是同一个妈生的,怎么会有这么天崩地裂的差距。
花花大部分情况下,基本不太需要明霞为她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她喜欢自己拿着那本小字典翻来翻去。明霞每次学习考核,对花花小朋友来说,完全没有任何难度障碍。
后来明霞也发现对花花这样几乎不需要进行复习的孩子来说,她的考核实际上有点多余,反倒不如利用这些时间,给她多讲一点新的知识。
这段时间,明霞给她讲得是物理学里的小故事。
明霞自己当然不熟悉这些故事,好在虚拟网络购物平台上,有一套少年读物,专门讲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学科上的有趣故事。明霞花了三块六毛买了这套故事丛书,给孩子们讲故事。
故事很有趣,三个孩子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各有各得收获。
比如,大花听完牛顿和掉落苹果的故事,脑子里就有整个故事的梗概,再次问她的时候,就能简单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花花听完,她会不断向明霞提问,问完之后,已经弄明白万有引力的定律,以及地球,太阳,月球之间的引力关系。
至于三花……大概只有苹果吧!
花花小朋友既然点了菜,明霞也如她所愿,开始讲起了发电机是如何被发明出来。
“在奥斯特之后,著名的学者安培也是让机械力通过磁力,转变成电力的学者之一,但他的实验犯了根本性的错误……”
煤油灯跳动的火光里,明霞将她从虚拟电子书里看到的故事娓娓道来,大花和三花安安静静地听着,而花花此时是一天中说话最多的时候,她遇到困惑会不断地向明霞提出疑问,而明霞在自己所知道的范围内,也尽量给她解答。
这是专属于明霞和三个孩子的学习时间,在星空之下,借着微弱的灯光,在万籁俱静的山林里,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她们都是这样度过的。
明家的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从这时候开始,一直到她们成年离开,能够独立生活,数千个这样的夜晚,给她们的人生增加了多少砝码。
作者有话要说: 上周末将大件搬到新住处,后面就零零碎碎的整理,尽量争取时间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