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科幻悬疑>六十年代逛淘宝> 105、第一百零五章 搭车回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5、第一百零五章 搭车回程(1 / 2)

安磊和夏哲两个孩子, 是跟着周国红从京城市来到凤城县。所以,他们普通话的发音,是字正腔圆, 而凤城县的地方方言,因为刚刚接触几个月的时间, 就显得有几分古怪了。

倒是因此,他们跟二花这样词汇量不多的孩子, 交流起来还算顺畅, 换一个方言流利的本地人,他们很多话都要听不懂了。

周国红自小在外面长大, 虽然跟着父亲学了一些凤城话,但总体来说,也不太流利, 尽管努力适应,但听起来也不地道。

“原来吃螃蟹一点也不难呀!”夏哲敲掉两只胖胖的大螃蟹脚,剥掉硬壳, 吮了一口汁, 美滋滋地把大钳子里紧实鲜美的蟹肉咬了一大口。

能被周国红重点跟着培养, 他们两人的运动天赋绝对不普通, 动手能力也不差, 先前胡乱瞎吃,主要还是因为不知怎么入手, 周国红这位教导者也是菜鸡行列。

如今, 有明霞这位海鲜美食爱好者从旁指导, 三个孩子很快就把大螃蟹的结构摸透了。巴掌大的螃蟹本来就肉厚肥美,红膏满壳,终于让他们实打实地感受到了上等海鲜的品质。

这些来自大海的馈赠, 甚至连一把盐都不要,就能让他们的味蕾深深被它鲜甜新嫩的肉质吸引。

这个时代的人不像几十年之后,被无处不在的糖油和食品添加剂养刁了味蕾阈值,食物品类的匮乏,一日三餐还显单调。夏哲和安磊这两位正在长身体的少年,跟着周国红吃挂面已经吃到味觉离家出走,就算偶尔去国营食堂打两道肉菜,也难以挽救的程度。

此时,这一顿海鲜大餐,简直让这两个少年找到了食物新世界。他们越吃越猛,捞好的挂面一点没动,专心致志跟大螃蟹战斗。

“这个鱼好像泥鳅,但是没有泥鳅土腥味,肉还紧实,我平日早上出去跑步的时候,就有看见渔船在卖这个,便宜的很,真没想到味道还很不错。”周国红虽父辈祖籍凤城县,在这里也有祖宅,但人生有记忆开始,就在北方长大,家乡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并不熟悉,平日也懒得跟其他人谈这些,此时吃着老家的海鲜,还觉得新奇有趣极了。

“这大黄鱼没想到做法这么简单,来来来,二花多吃点,我下次若是看到,定要多买一点。”周国红说着,给二花夹了一大块鱼肚子肉,感慨地说道。

“能买到这么新鲜的海味,确实做起来比肉菜方便多了,”明霞细细挑着黄花鱼鱼头里嫩肉细细的品着,同时在一旁给烹饪小白周国红支招,“虾蟹虾菇这类型的海鲜,只要放进锅里水开清蒸十分钟左右,鱼类的话鱼肚子洗干净,加点生姜蒸八分钟,如果是贝壳类,可以直接放进碗里,添点水炖汤喝。”

周国红一边用筷子挖着大鲟蟹硬壳里的红膏,一边脑袋不断上下点着,完全是认真听讲的架势。

全桌里,大概只有二花心里好可惜。

可惜家里放眼望去,全都是山。便是山上水潭溪流,鱼虾也瘦得可怜,哪有这种大海里的鱼虾,只只肥美,个个大块头,吃着都能顶饱。

看来,她还是得回家好好养兔子。

一顿饭菜,所有人吃得过瘾。

午饭过后,周国红让夏哲和安磊自己先去体育馆练球,而她带着明霞和二花,往城外木材公司的方向走去。

凤城县有两个名字十分相近的单位,木柴公司和木材公司,看起来十分相近,但实际上经营的商品有很大不同。

木柴公司经营的是可以用来烧火的柴草,它不仅出售柴禾,也收购普通人自己捡到的杂木木柴。

木材公司主要经营成材的木料,主要用于建筑的木质材料,它在这个年代,经营权属于国家,由国家统一经营管理。因为运送木料的的需要,木材公司管理着凤城县仅有的两辆运输卡车,一辆负责从山上的木材厂把木料运下来,一辆负责把处理好的木料运到外地。

比起客车,每日都有往返的运输卡车,显然更为方便。但这种私人的顺风车,自然跟买票搭乘的客车不同,需要有一定的内部关系。

周国红虽然很小就跟随父母离开凤城县,但她父母的亲族关系依然留在小城中,她会带着师兄的两个徒弟回到凤城县,安安稳稳地窝在体育局训练,想必这是能护住她的地方。因此,托人帮忙搭个顺风车,对她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

被城墙环绕的县城实际面积很小,因此很多单位都建在城墙外。随着人口增长,城市繁荣,古老的城墙终将会被时代淘汰,而明霞回望它们默默矗立的画面,也已经是它们最后的余晖。

周国红别看做家务不靠谱,相处起来又有几分大大咧咧的性子,其实办事很稳妥,昨晚送完明霞和二花回家,就拐到她亲戚家,提前定下了今天下午运输开车的位置。

木材公司的厂房在县道的路边,距离县城应该是比较远的距离。还未走近,便有一股生木料的味道,扑面而来。有点像松树的松香味,又有点樟树的刺激气息,混合在一起,不知是粉尘还是气味的原因,让明霞觉得鼻子痒痒,直想打喷嚏。

木材公司大门口有一间木头房,周国红站在门口,朝里面喊了一句,道:“老郑大爷,我找周国彪。”

“诶,”木屋里传来一阵沙哑的应话声,气息略显不足,随即走出来一位驼背老人,脸上皱纹密布,头发稀薄花白,他眯着眼看了看周国红,认了半天,才说道:“哦哦哦,是彪子的妹啊,进去吧。”

明霞跟在周国红身后,走进木材公司。

垒高的木料,飞扬的木屑,还有打着赤膊干活的木材公司工人。不过,与现代木材厂的机械轰鸣相比,这里的工具还很简陋,两人推拉时使用的长锯子,最为常见。

“老彪哥,”周国红神色坦然走进男人堆里,朝着一位正拿着笔写字的高壮男子喊了一声,“我带朋友过来了。”

先前周国红就跟明霞说过,周国彪是她大伯的儿子,算是关系很亲的表哥,比她大十岁,是木材公司运输车的司机,这个月正好轮到他跑县城到山里木材厂的路线。虽然周国彪和周国红从小也没见过几面,但两人父辈毕竟是亲兄弟,在周国红回来这些日子,或多或少都会照顾着点。

平日,周国红若有事去省城,也会找他搭车。

“来了,过四个字就准备发车了,哟,还有个小丫头。”周国彪五官与周国红有几分相似,熟络地打声招呼,然后从旁边扯过一位穿着墨绿色工装的矮个男子,指了指明霞说道,“这位依妹跟我老妹认识,家在白山镇那附近,下次若是要搭车,给个方便。”

依妹子是这一代的土话称呼,通常用来喊比自己年龄小的女性,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色彩,跟普通话里的“阿姨”“叔叔”差不多。

矮个男子应该也是司机,他听周国彪说完,爽快地应诺道:“行呀!等下光辉和刘大叔过来,我也跟他们说一声。”

开往木材厂的运输车出发的时间,比周国彪估计的更快。周国红看着明霞母女二人上车,关切地招手告别后,又绕到驾驶座那边,跳上卡车脚踏,拍了拍半开的窗户,对准备启动汽车的周国彪喊道:“老彪哥,帮我关照好她们,二花可是我亲徒弟。”

“行嘞!”周国彪好笑地看着表妹,抬了抬下巴,挥了挥手,说道:“你这话刚才都说第四回了,耳朵都磨破了,赶紧下去,我开车了,别靠太近。”

卡车从木材公司开出去,走了一大段路,明霞从窗边的后视镜里,还看到周国红站在原地,目送她们坐着的车辆离开。

周国彪开车的速度不快,不知是不是因为运货卡车的动力好,地盘稳,坐起来比昨天的小巴士舒服多了。

与运动员出身的周国红相比,她表哥周国彪显得更为健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更有趣的是,明霞也根本不用太费心思接话,他就能眉飞色舞地讲上一大段。偶尔问些问题,他又能持续发挥好长一段时间。

二花早先还在新奇地张望窗外,一小会儿功夫,就被周国彪抑扬顿挫的话语吸引,缩在明霞的怀里,飞眉色舞地听着周国彪侃大山。

“你问竹器厂啊,那地方我可熟了,竹器场的大师傅,还是我岳家那边的二伯呢!”周国彪说起话来,旁人压根就插不进去,能把一件事情的前前后后,犄角旮旯窝的事情给倒腾出来。

明霞只稍打听了一句关于县城竹器厂的事情,他就兴致勃勃地讲了大半个小时。

“竹器厂用的那些竹子,还是我们的车给运下山的,县城附近这些村子山头的竹子个人都不能砍的,不过我记得你们

铁屋村那地方不碍事,那里太偏了,路也难走的很,竹子木料都运不出来,只能自己用了。”

“竹器厂日子过得还行吧,那几个手艺顶事的大师傅,还是有关门的学徒工,跟他们年,把手艺学好了,也就不愁吃喝。”

“当学徒哪能不苦呀,那句话叫啥,师父就是老子,跟着师父学手艺,挨打挨骂都得忍者,端茶倒水的孝心不能少,要不然师父能把吃饭的手艺给你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