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166章 第 166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章 第 166 章(1 / 2)

《驸马如手足, 情郎如衣服》/青色兔子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时柳原真应召而至。

自从英王病故之后,柳原真便已经挪出了襄阳行宫,改到州府官邸中居住, 正式接下了雍州刺史别驾的职位。

别驾的职位重要,几乎是总理一州百样事务。柳原真又年轻, 哪怕聪慧见识广,刚上任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听说公主殿下召见, 柳原真只当是为了前日那几样差事的缘故, 忙叫底下人送了新的清单来,自己又翻出城外水渠修建的施工图来, 胳膊底下夹着卷宗, 匆匆忙忙骑马赶来——他腿上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要不是快跑几乎看不出来。

谁知到了行宫花厅之中, 不只公主殿下在,萧郎君与林校尉也都在。

柳原真没有多想, 公主殿下这里原本就是人来人往的。他呈上了卷宗, 忙就按照一路上理顺的思路, 汇报各项事宜。

穆明珠安静听着, 简单问了几句,又叫他回去安心办差。

柳原真至此也没觉出不寻常来, 直到离开行宫, 骑在归程的马上,被迎面的夏风一吹, 才觉出一点奇怪的地方。

往日来见公主殿下汇报差事,公主殿下总有几句切中肯綮的话,要么叫他茅塞顿开,要么点明下一步的行事方针。

可是今日倒像是只见了他一面。

这念头只在柳原真脑海中一闪而过。

随着英王病故, 原本要引他入局的阴谋似乎也消散了。

柳原真在马上挺直了胸膛,暗想如今既然做了这雍州别驾,便当勤恳做事,方可不坠家声。

襄阳行宫之中,在柳原真离开之后,花厅内却另有一番讨论。

萧渊讶然道:“就这?”他虽然不是很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是见林然与穆明珠都是一脸严肃,猜测大约与此前穆明珠遇刺之事有关。

谁知道传召了那柳原真来,却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公务便让人下去了。

林然也不解穆明珠的用意,只以目询问,等待公主殿下接下来的指示。

穆明珠手指摩挲着瓷杯上沿,神色沉静。

在她刚意识到邓玦与柳鲁之间的关联时,下令传召柳鲁的儿子、就在这襄阳城中的柳原真前来,是很自然的一道指令。

可是等命令传下去之后,穆明珠便意识到她要做的,并不是拿住柳原真查问、甚至也不是对柳原真旁敲侧击,而是要佯装一切如常的样子,就好像她完全不知道邓玦与柳鲁之间的关联。

因为在邓玦所有故意要她看破的伪装之外,现下与柳鲁的这种关联,才是邓玦蓄意想要藏起来的那部分秘密。

而邓玦蓄意藏起的秘密,一定与他真实的利益有关。

她现在已经拿到了这线索,便是占住了先机。

这与邓玦故意叫人知晓的宝匣不同,也与他主动说出的穆国公通敌之事不同,这是他的暗牌。

她拿到了邓玦的暗牌。

穆明珠没有解释她方才的行为,看向林然,道:“你底下的人还在南阳郡?”

林然道:“是。”

穆明珠轻声道:“要他们仔细些,不要给发现了。”

比起查出什么来,她拿到的暗牌不被发现,成了更重要的事情。

邓玦从襄阳行宫离开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到荆州,而是先往南阳郡去悼念英王周鼎。

如今看来,悼念英王是假,与在南阳郡的柳鲁传递消息才是真。

狐狸尾巴既然已经露出来,倒是不忙捉狐狸了。

最好是让狐狸以为他还是安全的,如此方可找到狐狸的主人——又或者关键时候,要狐狸反咬他的主人一口。

穆明珠轻轻垂眸,掩去眼中寒光。

她搁下精巧的茶盏,起身淡声道:“走吧。”

于是萧渊、林然等人纷纷起身,跟随在侧,又唤了虞岱等人,一同出了行宫,往城外而去。

自从穆明珠遇刺之后,相关人员都吸取了教训,现下这等出行,不会提前知会各处准备,以防给贼人可趁之机。

所以襄阳城外负责荒地耕种的静玉,如今的襄阳郡五都尉之一,直到已经望见了公主车驾的前队扈从,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立时从田地旁的凉棚中跳起来,着急忙慌道:“换衣裳!我的鞋子呢?不行不行,给我换一身新衣裳来!”又忙叫人去打水,伺候他梳洗;同时他也清楚公主殿下前来,必然是要处理正事儿的,忙又催着底下的吏员赶紧去做事儿——取账目的、清扫道路的、甚至还专门组织了一队人拔除路边的野草。

这边静玉忙乱到脚跟打后脑勺,总算是赶在公主殿下出现之前,把自己打扮漂亮了,一路小跑迎上来,守在停下的公主车驾旁。

穆明珠从马车中出来,就见静玉站在一旁等着,她一走近,便嗅到一阵香风。

静玉忙笑道:“下官见过殿下。”又带了一丝亲近的埋怨,“殿下怎么也不派人知会一声就来了?”又道:“这田间日头毒,殿下仔细晒坏了……”便抖着刚命人取来的罗伞,要给穆明珠撑起在头顶。

“不必。”穆明珠轻轻摆手,止住他这一连串的殷勤,径直道:“本殿跟虞先生过来,是想看看田里怎么样了。”

“是。”静玉也不坚持,立时便把罗伞往后一递,自然有他底下的人接走,口中道:“哎唷,这田里庄稼长得可好了。不枉费下官当初没日没夜侍弄它。就这周边五六个村子里的老人都说,从小到大没见这片荒地上出产什么东西,没想到咱们的人一来,种下去的庄稼不但活了,而且活得很好——都说今年夏收、粮仓要不够用了呢!”他说起田里的庄稼来,精致白嫩的脸上竟然也流露出自豪的笑容来。毕竟他虽然爱美、爱修饰,但既然当初穆明珠跟他解释清楚了这耕种荒地的重要性,他清楚这项差事办的好坏,与他能不能回到公主殿下身边办差有直接关系,哪里会不尽心呢?

静玉本是个聪明人,又伶俐,只是平时心思不往正道上用,总想着走捷径。

可若是有人管束着,叫他把那份聪明劲跟那份上进的心气儿,用到对的地方,他也是不输于王长寿的一员得力干将。

穆明珠听着静玉表功的话,不由地往身后看了一眼。

因田地间本就道路崎岖,虞岱不良于行,此时也没有坚持,坐在由两人抬起的竹椅上,干枯的手攥紧扶手,眼神热切地望向田间长势喜人的庄稼。

这荒地能开垦成功,静玉固然有苦劳,但是源头还是虞岱的办法。

去岁寒冬,虞岱说要引水浸泡荒地土壤,而穆明珠竟然也答应了,静玉是没有办法,只能领着底下人干活,当时也闹得满腹怨言。

然而半年过去了,原本寸草不生的荒地上,如今眼看着就是丰收。

夏收过后,还能再种一季粟米。

这一片荒地在整个大周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襄阳城内外的百姓来说,却足够他们一年之中多吃几顿细粮。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莹白饱满的白米饭、细腻香甜的细面馒头,这些都是好比后世松露、鱼子酱一样的奢侈品,寻常农户家中根本没有人舍得这么吃。只有世家大族中的主人们,又或是穆明珠这样的皇亲国戚,才能够顿顿细粮,以至于像英王周鼎染上了王者之疾。

虞岱在田头一处要求放下竹椅,他自己摸着拐杖,坐到地头去,捻起细碎的土壤来看,又珍惜地托起小麦已经结了的麦穗。

穆明珠看他一眼,道:“留两个人陪着虞先生。”她缓步往田地深处行去。

静玉早已准备好了,此时底下人以银盘捧了一支还泛着绿色的麦穗上来。

静玉笑道:“殿下,您瞧——下官要他们选了最大的一支来……”

穆明珠倒是没有斥责他。

静玉便伸手取了那麦穗,避开麦芒,剥出一个个麦粒来。

他心里有别的想法。

原本襄阳行宫中有那个荆州都督邓玦,后来又来了那个黑脸的驸马都督,如今两个人都走了。

襄阳城中更还有何人,能与他静玉相争?

穆明珠看他大姑娘绣花一样剥那麦穗,不禁失笑,伸手接过来,道:“不是这么剥的。”说着拿了那麦穗在掌心一滚,便掉落下十几粒来,剥去外面的皮,里面便是泛着玉色的麦粒。

她含了一粒在口中,一咬,还未完全熟透的麦粒中还有少量的水分,是甜的。

这块荒地活了,襄阳城中在新政中清理出来的人口也就活了。

包括那些冬日被清缴出来的蛮族,在平原有了土地,才能世代相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