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晴川眼睛里带着期望的光芒,小心翼翼带着几分开玩笑。
“依你依你,晴川哥哥莫要秋闱都考不过,到时候我可要笑话你。”
沈筠曦没有犹豫,直接应下,抬声打趣。
“才不会!”
顾晴川坚定道,刚才与沈筠曦的兄长一同交流,沈筠晔还夸赞他学识好。
白鹿洞学院人才济济,他也是其中翘楚。
沈筠曦目送顾晴川离开,见顾晴川回眸,又冲他摇了摇手。
……
顾晴川走了,沈筠曦又到小花园前,看着假山上休憩的红腹锦鸡,唇角慢慢抿住。
沈筠曦心思灵巧,刚才顾晴川面上的犹疑,沈筠曦看得明白。
这红腹锦鸡难道是太子萧钧煜送的?
沈筠曦眨了眨眼睛。
上一世,沈筠曦在萧钧煜在书房看书时,从后面攀着萧钧煜的后背,啄吻萧钧煜的面颊,纤细的食指点着书册,雪腮贴着萧钧煜面颊撒娇:“这凤凰好看,我也想要。”
“世间哪来的凤凰?”清冽如玉石相激的声音。
萧钧煜回眸拉住沈筠曦的皓腕,将沈筠曦抱在膝头,揽着她的柳腰一同翻《山海经》。
沈筠曦贴着萧钧煜的胸膛,温暖宽厚的胸膛让沈筠曦整个人都暖融融,她寻了个舒服的姿势,扬起秀颈能看到萧钧煜俊美无俦的面容。
沈筠曦心中一动,仰着头,雪腕反手挽住萧钧煜的颈项,拉着萧钧煜低首。
沈筠曦蜻蜓点水轻啄一下,在萧钧煜抬首之时,又拉住萧钧煜的额头朝下。
两人四唇相贴,沈筠曦用樱唇轻轻摩挲萧钧煜的菱唇,丁香小舌点在萧钧煜唇畔勾勒,倏地,贝齿轻轻咬住了萧钧煜的下唇,美目流盼。
萧钧煜自上而下俯视沈筠曦,两人近在咫尺,沈筠曦灼若芙蕖的娇颜美得惊艳动魄,秋波潋滟的明瞳顾盼流转,她咬住萧钧煜唇瓣抬眸的那一刹那,萧钧煜只觉有电流在四肢百骸流窜。
他喉结不由得上下滚动,抬手拖住沈筠曦的后脑勺,倾身吻下,攫住了沈筠曦的呼吸。
最后是沈筠曦贴在萧钧煜胸膛上心口剧烈起伏,被萧钧煜揽着身子才不跌落。
萧钧煜与沈筠曦交颈,面颊着沈筠曦面颊,慢慢平复呼吸,倏而,薄唇贴在沈筠曦唇畔,哑声道:“别乱动了。”
“太子殿下先管住自己。”沈筠曦长睫低垂,意有所指,又不自在扭了扭,气鼓鼓道。
萧钧煜深深呼一口气,合上眼睛,圈着沈筠曦,两人如交颈的鸳鸯一样。
过了良久,两人平复了呼吸,萧钧煜圈着沈筠曦一同看书。
沈筠曦看着萧钧煜泰然自若的样子,有些郁闷,将书又翻回了方才讲凤凰的那一页,嘟唇嗔道:
“不管,我想要一只凤凰。”
萧钧煜凝视沈筠曦,愣了一瞬,眸光闪过一抹流光,唇角绽出一抹宠纵的笑意,目光深情而缱绻,温柔应下:“好。”
好什么好?哪来的什么凤凰,沈筠曦当时翻了一个白眼,萧钧煜却好脾气拥着她,信誓旦旦:
“孤会寻一只。”
只要你想要,孤会竭力做到,便是传说中的凤凰,孤也会去寻一只人间凤凰,萧钧煜含情脉脉用下巴蹭了蹭沈筠曦的发顶。
可惜,萧钧煜上世矜持端方,这话他一辈子也没说出口,沈筠曦永远不会知道萧钧煜所思所想。
沈府,玉兰苑小花园中,沈筠曦拧着眉头回神,看着眼前被誉为人间凤凰的红腹锦鸡,眉心更是团蹙在一起。
如若,她没有在进宫时邂逅萧钧煜,不对萧钧煜一见钟情,是不是她的人生就会一帆风顺?
或者,如果她上一世不那么傻,不跟着萧钧煜去东宫,会不会她的人生也会不一样?
沈筠曦垂下眉睫,倏而,她低低轻笑一声,眸光黯淡,喃喃一句:“不会。”
眼前闪过萧钧煜俊美无俦的俊颜,他一身绛紫色锦袍矜贵无双,银纹滚边的玉兰更衬得他霞姿月韵,皎皎如明月,周身如笼着清辉一般,沈筠曦一年万年。
当时心跳如雷,根本不受自己控制。
所以,幸好苍天怜惜,沈筠曦阖上眼帘。
“感谢上天让我重来一世。”沈筠曦低喃,她终于不被色相迷了心窍。
……
紫禁城,景安宫。
二皇子萧和泽风尘仆仆,看淑妃慢条斯理得饮茶,冷着脸,攥着拳头道:“沈姑娘与顾二公子定亲了,母妃为何不给我传信?”
自那日与沈筠曦一别后,萧和泽便出了京都城,今日萧和泽刚回京都城,便听到沈筠曦同顾丞相之子定亲的消息。
去岁,汛期黄河暴涨冲塌房屋,百姓流离失所,太子深入前线治水平灾,得到百姓交口称赞。
前些日子,京都城未下雨,新安等地已暴雨连绵数日,太子春搜重伤未愈,萧和泽自请南下视察。
“传信什么,你好不容易趁太子重伤领命南下,难道想中途抗旨不遵?”
淑妃吹了吹氤氲的茶香,抿了一口,眉心一蹙。
同是茉莉花茶,这茶与沈筠曦送她的茉莉花茶还是差些滋味。
萧和泽抿唇,面色冷沉。
见萧和泽不说话,淑妃冷笑一声,将茶盏撂在桌案上,睨了一眼萧和泽,勾了勾唇角:
“好的没学着,倒是学会了儿女情长,那沈家女真是大能耐。”
淑妃话中的鄙夷显而易见,似乎对沈筠曦不屑,萧和泽英眉飞速皱了一下,启唇:
“母妃,莫要……”
刚说两字,萧和泽眸子闪了一下,前行两步坐在淑妃右手位置,端起桌案上的茶盏轻轻拨了拨茶盏盖:
“这次新安、荥泽等地又受灾,我去的及时,国库的物资却需层层审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沈家商号来人寻了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父皇早朝嘉奖我了。”萧和泽饮了一口茶,补充道。
淑妃转了转眸子,翘起兰花指,端起茶盏,目光凝在圈圈涟漪,幽幽道:“果真不愧是盛朝首富。”
作者有话要说:1出自《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