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夏成才便接到蒋叔的电话。
刘市长通知他“政企战略合作暨助学扶农框架协议签署大会”的时间和地点。
夏成才决定带杨丹和程铭一同前往。出发前一晚,他们订好了三人的往返高铁票。
相比之前的任何一次出差,夏成才此次内心感受最为复杂。
想起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与近十年的辛勤打拼,他以创业先锋代表的身份,受邀回到熟悉而陌生的老家县城,与副市长进行会谈,内心感慨万千。
尤其还要与政府商讨助学扶农的合作事宜,这是夏成才多年前就默默确立的目标。当年的宏愿,眼看着就要达成了,这本该是多么让人振奋的事情呀!
但是,短暂的兴奋,无法掩盖内心的遗憾。这种遗憾感,一时间将夏成才吞噬。
当年,他在市里读高中时,长时间忍受着贫穷、自卑和校园霸凌。在物质极其匮乏、身心备受压制的状态下,他从一名大家都不看好的后进生,奋力挤进“高考种子选手”序列。此刻,他变得强大了,可以自信地站立行走。他多么希望,老家有亲人能够见证他的“荣归故里”。
出发当天,上午九点,开往菊城的高铁准时发动。他们三人紧挨着坐着,夏成才坐在靠近窗户的位置。三人拉下桌板,平铺着笔记本电脑,有节奏地舞动手指敲击着键盘,继续着各自的工作。时不时有经过的人投去好奇的眼神,一排齐整的印有“创保科技”灰色LOGO的笔记本电脑,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夏总,你有多久没回家了呀?”程铭突然合上了笔记本电脑,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甩动着头发,威风得很。
“有一阵了,你们之前去过菊城吗?”
“没有,不过在书中读到过,历史悠久。”杨丹答道。
杨丹从塑料袋里掏出两盒水果,向右方递了过去。睫毛不停地扑闪着,涂着淡红色唇膏的嘴巴显得格外精致。
“菊城很美,峻山清水,人杰地灵,尤以菊多。”夏成才自言自语道。
“夏总的家乡,当然是不一般,想想我都很期待。”程铭补充道。
“你们怎么看待这次与菊城的合作呢?”夏成才望向了窗外,神色严肃了起来。
“是一次机会,是拓展惠民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及三农保障业务的契机呀。”
杨丹突然站了起来,双手插在裤袋,说道:“政府背书的意义很大,利于我们塑造良好形象。”
“是的。”
列车飞速前进,他们的思绪变得异常活跃。一路上畅所欲言,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将此次出差的工作细项梳理得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