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秋天丰收的时候,胡瑶家得六成,老村长家得四成。
这已经是大大的好处了,而且因为胡瑶家娃子多,还有老村长的想的法子,她这十亩地上交的粮食并不多。
大部分全落在了胡瑶和老村长这两家了,所以胡瑶家是不会缺粮吃的。
即使是家家还有自留地,今年的产量都不咋好。
本盼着秋收时,能到手多分些粮食,可以饱饱的吃上几顿,没想到粮食产量不仅不如去年,到手的量更是比他们想得还要少。
现在整村子,就胡瑶家是个“丰收”年。
当时正好来要把这批粮食全弄走的庞团长,他看村里人都挤到胡瑶家门口了。
如果这件事当时处理不好,全村人扑进来抢粮,即使后来村子或镇上来处理这个事,都没法弄。
人都饿急了,吃不上饭,还有什么可怕的。
更可怕的今年雨水少,哪哪都欠收。
后来庞团长跟村长一商议,给全村每家都分一点。
当然不可能分白面儿大米这样的好粮了,就分玉米和红薯,至于自己想怎么吃,那回家倒腾去吧。
当时谁家分走多少东西,兰花妈都记着清楚着呢。
而村长呢,又厚着脸皮跟胡妈妈那借了不少白面和鸡蛋。
村长家里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家不缺粮的,可他外孙身体现在稍好一些,就要吃得营养一些。
胡妈妈倒没什么别的想法,村长既然有困难,要借这些就借给他。
不过也不是白借的,需要村长得把胡瑶这个家给护好了。
后来村长去找了老村长,又把向家的围墙,给抬了几寸。
本来向南竹把围墙就垒得高,现在是更高了。
除了大娃和三娃这种异类能直接跳上去,即使是成年人用力跳,也是够不着向家的墙头的。
还把向家的前后大门给修整了下,怎么坚实怎么来。
而且,平时庞团长总来,每次就跟故意似的,开着大军车穿过村子,在向家还住一晚上。
因为向南竹和胡瑶和几个娃全不在家,胡妈妈带着大儿子给胡瑶看家呢,全村人都知道。
看到庞团长总是这么进进出出的,以为是向南竹托领导帮着看家呢。
村里人根本不知道,庞团长是不断地从胡瑶这里拉各种吃的喝的呢。
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打两桶水走,觉得向家连井水都是甜的。
胡瑶还不知道全村因为粮食的事,差点把自家给抢了。
不过这会儿知道了,她去后院儿看牛了。
之前让庞团长他们回来时,顺带着带回来的几头牛,现在长得也特别的好。
胡妈妈却叹着气摇了摇头,指着长得最快的一头大公牛说,
“我看这头长得最好了,到咱家2个来月吧,至少长了上百斤吧。”
好品种的牛出栏时都超过上千斤的,现在这头大公牛显然得有个一千两百斤以上了。
这样的牛的长速与体重,其实是不正常的。
对于这种感觉有些奇怪的事,胡妈妈早就是见怪不怪了。
再怪,能有冬天还有蔬菜长得那么好的。
胡瑶笑了笑,就说肯定是胡大哥那个搭的竹篷子的原因,把冷气都遮挡在外头了。
“要是用塑料遮的化,家家都能在冬天吃上新鲜蔬菜的。”
“噢,这样呀。”胡妈妈没有再深聊这个事了。
“可村里人欠着的粮呢,当时老向家也分了。”
这个向南竹当时就跟她说过的,而且也说了他的看法。
“妈,你女婿的意思是不要了。”
“不要了?”胡妈妈真的是不敢相信,这俩口子是习惯做好人么?
被又发了好人卡的胡瑶只能是苦笑了下,
“妈,现在家家都缺粮食,即使明年收成不错,那对于他们到手的粮,也都是刚够吃。”
“这种我要是非要逼着人家还粮,不是从人家嘴里抠吃的嘛。”
但也不是每家都不要,胡瑶也是自有打算的。
“本来老向家以前就从我这拿走了不少的粮,一直没功夫跟他们算的。过段时间向南竹就要回来了,让他自己去算。”
新的旧的,一块算清楚了。
“他要回来啊,那能赶得急么?”胡妈妈现在是恨不得马上过去就跟对方把粮食的事算清楚呢。
胡瑶淡然地点了点头,“肯定要算清楚的,一笔又一笔的,事情没那么简单的。”
关于向南竹被拐的事,胡瑶现在也没有详细说。
而胡妈妈却也是点点头,
“你们都自己有主意,我懂了。”
这会儿也没别的人,胡瑶才有空问起了胡大哥的事。
“我大哥和大嫂怎么样,合好了么?”
“哼,合什么呀。”
胡妈妈把胡瑶带到了她那屋,说起了胡大嫂那头的事。
“自你大哥和你二哥都分家后,你大嫂不是现在当家作主了嘛,就把我给你大哥一家子留的粮,差不多全搬了她娘家了。”
“搬娘家了,她以后吃啥,我大哥还要回去呢,那俩个孩子呢?”
说到这里,胡瑶都觉得生不起气了。
“她是不是觉得你以后跟着我了,我大哥也过来帮我,家里就不需要人吃饭了。”
胡大哥俩个娃,性子跟胡大哥似的,都老实得过份了。
“大楼也快17了,向南竹这次回来,我就让他把大楼带出去。”
胡瑶向前伸了下脖子,
“妈,我公公现在在外头练兵呢,这只队伍不同的,让大楼去那先跟着训练,比呆在普通的队伍里,更有前程。”
“那感情好。”胡妈妈现在心里头,最惦记着就是这俩个孙子。
“大楼二楼都是好孩子,上次跟我去上海城,还为了我没少受委屈。”
胡瑶之前也听胡小弟提过一嘴,不过上海城那边自己妈的大哥什么的,其实对她来说,离着挺远的。
根本没什么感情。
“妈,你的意思是说,我大嫂一直住在娘家?”
“哪呀,你们村的收成不好,是村长一直没把地给养出来。”
胡妈妈脸上笑了笑,
“咱胡家村的两个村长早就知道今年老天爷不给好脸,早就把水渠挖好,把地狠狠地养了一冬天呢。”
“附近几个村子,就胡家村的收成好。”
胡妈妈摇了摇头。
“你大嫂现在一个人在家住着呢,守着那些粮食。”
可胡瑶觉得不太可信,“之前你留给我大哥和俩个孩子的粮食,她都会搬娘家了。现在今年新分下来的粮,还能在原地儿好好放着?”
“可你大哥这么说的。”
“哎哟。”一向精明的胡妈妈,这会儿也知道不对了。
“在你这日子太好过了,我脑子都锈住了。”
胡瑶很坚定地说,
“妈,我敢肯定,我大嫂绝对把粮食全拉走了。”
“她还呆在咱家不回娘家,那就是有什么所图的。”
“但是我出嫁了的闺女,我回去看不方便。”
胡瑶不仅是出嫁了的闺女,胡妈妈为了她跟胡小弟,也全都给分了家,现在是跟着胡瑶的了。
在村里头,跟着闺女的太少见了。
她俩正在屋里说话的呢,胡大哥带着村长找了过来。
胡瑶看了看一脸沧桑的村长,也知道现在大家都为了粮食发愁。
想要吃饱,太难了。
“哟,你家又吃晚饭了。”
村长进屋就笑了,他家平时也经常吃晚饭,不过不像胡瑶家吃得是毫无压力。
而在村长后面跟着的是兰花妈,她手上拿着个本本。
胡瑶让他俩先坐,她回自个儿屋一趟。
去屋里拿了个大包袱,顺便把四娃和五娃一块给抱了过来,这俩个还不想睡。
胡瑶那屋炕大,文小仙文小雯今天都睡这了,现在已经钻被窝睡着了。
“婶儿,叔,我这是从外头弄的棉花,你们俩家分一分,给家里孩子做个棉衣棉鞋的。”
村长现在养着闺女和俩外孙,兰花妈也想着她那个未知的外孙呢。
刘兰花虽然结婚了,是招的上门女婿,俩人感情很好。但是,可能是结婚时间还短,现在还没怀上呢。
胡瑶看他俩都高兴的样子,就把向南竹的打算说了。
“我们现在暂时不跟村里人算粮了,等几年咱村的人生活好了再说。”
“胡瑶,你心眼儿就是好。”兰花妈把手上的小本本甩了甩,又重新死死抓在手上。
“我都一笔一笔记着,明儿就找会计全给记明账了。”
胡瑶轻轻地点点头,又看向了村长。
“叔,我现在想着呀,要是咱在冬天能多吃几口菜,其实也能缓减儿肚子的压力。”
兰花妈是知道胡瑶家菜园子的不同,听到这样的话时,眼皮子一个轻地跳。
村长并没有在冬天往胡瑶的菜园子看,但是也知道向家哪哪都好。
“那你是有什么主意了?”
胡瑶点了点头,“咱村里也不缺柴烧,老林子边上的枯枝不知道有多少呢。”
村长点头的同时,咧着嘴等胡瑶的下文呢。
“我想来想去,要解决粮食的问题,其实可以从我们常吃的菜上下手。”
胡瑶立即就说起了在院子里种菜和搭篷子的事。
“篷子的塑料布我去给帮着买,发苗子嘛,我想家家都会的,弄个烂盆儿什么的,在屋里窗户边上放着。”
“等苗长起来了,长得很稳了,就移到塑料篷子里。”
“有那不怕冻的菜呀,我们就种这些。”
村长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两只眼睛放着光。
“篷”地一声,从外面走进了个人,冲着胡瑶径直过来,立马就握住了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