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在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纵览所有太阳神的神话你会发现,只有我们华夏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夸父追日)。
当然,最后他累死了一一或许这个在外国人看来,这个很好笑,也很遗憾,因为他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他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
而在我们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在另一个故事里,终于把太阳射下来了(后羿射日),我们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而我们华国人是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我们自己意识不到,但会像祖先一样坚强。
因此现在想想到我们华夏倔强的不服输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这是我们屹立至今的原因之一。。”
“一个女孩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一只鸟复活,想要把海填平一一这就是抗争!”(精卫填海)
“一个人因为挑战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头,可他没死,而是挥舞着斧子继续斗争!”(刑天)
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是靠着不断与自然、灾难、环境作斗争才延续到现在,但有几个人想到过,中国人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斗争精神是如何保持下来的?
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的烙印,但你见过哪个民族的神话里有我们这么,多战天斗地的抗争故事?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的就是要生存就得靠自己,不能靠苍天。
这比“神爱世人”听起来残酷,但非常现实。
我们从小听到大,并口口相传给下一-代的这些神话故事,体现的绝不仅是故事那么简单。
每个文明在初期都是有神论,但唯独我们的文明不畏惧神,也许正因为我们深刻理解老子的那句话,所以我们的祖先从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的眷顾,也因此,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呵呵,没信仰的民族能存续5000年吗?
实际上,勇于抗争,不怕输,更不会服,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的信仰。”
“顶楼上,Star sky开头汹涌澎湃,令人陶醉,14秒时立刻进入正题,高潮部分给予人热血如同战场般的感觉。
整首歌给人就是一个神曲的感觉。
Victory--开始激动人心,仿佛大战即将开始,直到1:36秒时,曲分转变,在女声和男声响起那一刻,正试进入高潮,大气磅礴,是一首令人震撼的史诗级音乐。
总的来说,是无法用语言描述这首神曲的全部。
Thedawn/亡灵序曲一一开头的钢琴乐仿佛在万人之上,之后鼓声响起,进入正题节奏瞬间紧张起来,金属音乐。
就是最能表达对死亡、痛苦的情感。
所以不同的人听起来就会有不同的感觉,最一首不可缺少的神曲。……”
“听着这首曲子,我把手扶拖拉
机开出了99a的效果。????”
“楼上厉害了!????”
“听到这首歌,我都觉得我修的不是自行车,我修的是坦克。????”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书上说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
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
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
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五胡乱华,天地昏暗。
汉男子直接杀之,汉人女子被当成双脚羊,夜淫昼杀被当做行军粮,幸运的是有一个叫做冉闵双手持戈的铁血战神布杀胡令救中州百姓于灭绝危难之间(如果不是他,1600年前就没有汉族了)。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
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
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
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
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
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
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终有一天,它还会在中华大地_上熠熠发光。
几百年后,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heartwill go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在历经无数灾难之后的今天一一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
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
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
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
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
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更不愿我华夏衣冠留落异邦。
所以心中总有一个渴望,梦想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
“史记–天朝策。
王氏泽者,长春人,天朝三十二年生于莲花乡池水沟。
家境殷实,父乃当地土豪。
有兄姊数人,皆为人中龙凤。
泽遂放浪形骸,睥睨天下人。
或浪迹网吧,或出没歌厅。
以任性豪侠见长。
有善相者见之,抚其背叹曰:“公急利尚气,而所求者甚,其将羁縻乎?
泽怒曰:“吾自束发即闯荡江湖,所见者广,所识者深。板锹相向,无有退却,威震校园,莫敢不从。与其平淡以苟活,不若扬身而立名也。”
遂任侠如故。
天朝六十年冬,其父不忍观其复堕落,使泽困顿,乏食,无衣,又遣使召与一高公子至深山,令其在一贫家度日,磨其傲骨,斩其逆鳞。
然,泽岂是池中物?
一遇板锹便入魔。
抄起大板锹,上去就是干,男子气概不怂就是刚!
怎奈导演摄制组乃蝇头鼠辈,不敢直面泽之七尺板锹,公子高嗤泽,以其为鄙。
泽亦恼于公子高之不争,泽以己之尊,是日不饮食,回想自己忽自威变至寓贫家中,乃瞋目结舌,发进,上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