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长街春意正浓。
策马同游。
烟雨如梦。
檐下躲雨望进一双深邃眼瞳。
宛如华山夹着细雪的微风。
雨丝微凉。
风吹过暗香朦胧。
一时心头悸动。
似你温柔剑锋。
过处翩若惊鸿。
是否情字写来都空洞。
一笔一划斟酌着奉送。
甘愿卑微换个笑容或沦为平庸。
而你撑伞拥我入怀中。
一字一句誓言多慎重。
你眼中有柔情千种。
如脉脉春风。
冰雪也消融。
后来谁家喜宴重逢。
佳人在侧。
烛影摇红。
灯火缱绻映照一双如花颜容。
宛如豆蔻枝头温柔的旧梦。
对面不识。
恍然间思绪翻涌。
望你白衣如旧。
深色几分冰冻。
谁知我心惶恐。
也许我应该沉醉装疯。
借你怀抱留一抹唇红。
再将旧事轻歌慢诵。
任旁人惊动。
可我只能假笑扮从容。
侧耳听那些情深义重。
不去看你熟悉脸孔。
只默默饮酒。
多无动于衷。
山门外。
雪拂过白衣又在指尖消融。
负长剑。
试问江湖莫大该何去何从。
今生至此。
像个笑话一样自己都嘲讽。
一厢情愿有始无终。
若你早与他人两心同。
何苦惹我错付了情衷。
难道看我失魂落魄你竟然心动?
所幸经年漂浮红尘中。
这颗心已是千疮百孔。
怎惧你以薄情为刃。
添一道裂缝。
又不会痛。
不如将往事埋在风中。
以长剑为碑以霜雪为冢。
此生若是错在相逢求一个善终。
孤身打马南坪旧桥边过。
恰逢山雨来时雾蒙蒙。
想起那年伞下轻拥。
就像躺在桥索之上做了一场梦。
梦醒后跌落粉身碎骨。
无影亦无踪。
说到古风歌曲,说实在的,发展到现在网络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歌手还有乐团也不少,但是始终有一个问题就是仅仅是局限在古风圈里面,很难走进大众的视野,在音乐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古风音乐流派的定义,只是知道,这类型的音乐大多数是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背景,歌词古典雅致、宛如诗词歌赋,曲调唯美,注重旋律,虽然是古风音乐,但是也结合了现代很多流行音乐的元素,所以说,古风音乐跟传统的古典中国音乐,还有民乐都差别很大。
当然,云幕月却是可以驾驭得了古典和古风这种的歌曲。
而接下来的一首,确实的佳作了!
《逐梦令》
周董作曲,方文三作词。
看歌词就知道了!云幕月只是看了一眼,又被吸引住了!
檀香引窗花透窗棂。
暗夜临剪纸忆剪影。
我参透斑白了发鬓。
故事嶙峋心不平曰命。
如意轻屏风静冷清。
北风行古道遗孤亭。
今生繁华杳然空井。
红尘爱恨无根浮萍。
风化虚名我归隐。
逐梦令浮生半醒。
谁薄命叹倾城盛名。
我微醺面北思君。
等天明憔悴入铜镜。
檀香引窗花透窗棂。
暗夜临剪纸忆剪影。
我参透斑白了发鬓。
故事嶙峋心不平曰命。
娥眉颦愁为邻缘尽。
我子夜泪满襟不信。
伊人重情秋色入林。
奈何姻缘如叶飘零。
而我仓皇前世寻。
逐梦令浮生半醒。
谁聆听我心事入琴。
弦外音拨乱曾经。
丝竹轻却重重伤心。
逐梦令浮生半醒。
谁薄命叹倾城盛名。
我微醺面北思君。
等天明憔悴入铜镜。
逐梦令浮生半醒。
谁聆听我心事入琴。
弦外音拨乱曾经。
丝竹轻却重重伤心。
丝竹轻却重重伤心。
方氏歌词隽永写意、字字珠玑,周氏曲风流畅悠扬、引人入胜,加上演唱者的不凡,这首歌曲可谓是集中国风流行乐之大成,堪称经典。
这首《逐梦令》乍听起来有点儿像词牌名,跟古时词牌《如梦令》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清照,苏轼,秦观,李存勖,严蕊,冯延巳,纳兰性德,等都写过此词牌的诗文。
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最为脍炙人口。
单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逐”和“如”大大的不同。
“逐梦”更多体现的是对梦想的一种执着追求,而“如梦”则体现的是一种虚幻的境界,前者更贴合李玉刚先生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更像是他本人的一个真实写照,所以用“逐梦令”作为这首歌词的词调,也就奠定了整首歌词的意境,半生逐梦,半生浮醒。
可谓意境十足。
“檀香引,窗花透,窗棂,暗夜临,剪纸忆,剪影……”,起笔以“檀香”,它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用字,如《谅公洞庭孤橘歌》《清平乐》《南歌子》等,均有檀香作景。
而“檀香引”,取意宋词《梅花引》,有一些词牌末带有'引',集歌体与诗体于一身,也是这类诗歌诗曲调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