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身份没有任何改变,名义上的司隶校尉,只是兼任,他真正的职责是尚书台。
身份介于宰相与首辅之间。
虽然手中权力相比之前小了不少,荀彧并无任何不满,他也清楚李云义对自己的信赖并未有所改变。
变的是大环境。
皇帝死了,效忠的对象没了。李云义是最不值得怀疑的对象,他没有任何理由杀死皇帝,宋果等人也证明是李傕发狂下,杀了皇帝。
为的是让皇帝不落入李云义之手,让李云义背负乱臣贼子,逼死皇帝的罪名。
但荀彧不在乎这个,时局纷乱,他在剥丝抽茧,知道想要打垮李傕郭汜,就得冒着天下大不违,违抗圣名。
董承送来的衣带诏让李云义西进变得正义无比,没有任何有瑕疵的地方。
不对,除了皇帝死在李傕手中之外,一切都合情合理。
身为尚书令,他暂居洛阳,日夜不停的操办皇帝后世。天子殡天,是天大的事情,按理说什么都应该停歇。
除了根本不会出现的皇帝继承人。
桓帝无子,侄子汉灵帝继位。汉灵帝倒是有两个儿子,一个被李儒鸠杀,一个被李傕射杀。桓帝灵帝这一系彻底绝种。
在往上寻找一个小皇帝供奉起来,找谁?
宗正仍在,大汉宗祠没了,宗正都还在拿那一封属于自己的二千石俸禄,在洛阳城中摸鱼。
谁都知道,齐公李云义绝对不会重新弄一个小皇帝限制自己。
这不仅仅是李云义一个人的想法,而是齐军上下,人人的想法。也包括荀彧自己,他也不希望出现一个皇帝管着自己。
他忠心的从来都不是皇帝,而是汉室。只要汉室还在,有没有皇帝,都不影响齐公横扫天下。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汉再度有了皇帝,就会立马开启内斗模式。
会有一批人自发的团结在皇帝身边,对抗齐公李云义,包括他麾下的尚书令,重臣荀彧。
效力于百姓,还是大汉,这是个问题。
微风徐徐,洛阳的春天并不寒冷,清冷无比的厅堂只有白纸哗哗翻动之声。荀彧缓缓抬头,将脑袋里面杂乱的思绪排挤出来,幽幽的看向一封封公文。
“沛国矿监匈奴千夫长反,收而杀之。曹昂,达黎等七人,获假十五日。”
简短的一句话,信息量极大。
荀彧略微失神,太明白这公文的意义何在。
主公李云义早就有了自己的选择,他效忠的从来都不是大汉,而是黎民百姓。这在哪一个时代,无疑都是可笑的。当权者也好,士人豪强也罢,没人会把平头百姓当做是人。
他们只会把百姓当做账册上的数据,他们的喜怒哀乐,与猪狗无异。
曹操之子,李云义都能宽厚处之,其他人李云义怎么会将其视若草芥?
“来人。”
一名文吏快步而来,一揖之后问道:“敢问大人,有何吩咐?”
“洛阳城中做好准备,齐公最迟一日之后,便会抵达洛阳。城内城外一应事务,要小心一些,勿要打扰百姓日常生活。此外便是,给修建皇陵的百姓多加一些肉食,削减祭奠消耗。”
“大人,此事有些不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