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可以追溯到洛阳城外的白马寺,但大汉最初是以黄老之道治国,推行的是无为而治。道家于是在大汉兴盛起来,取代巫鬼,成为部分地区主流。
随着佛教进入大汉,传道变成非常紧要的事情。
在东汉末年佛教徒当中名声最大的是三姓奴家笮融,此人生性狡诈,在徐州广扬佛法借此敛财,杀广陵太守赵昱,恶名昭昭。
这样的人混杂的佛教太过原始,面对李云义代表正义的拳头,毫无抵抗之力。
位于邺城城外,取名为广胜寺的寺庙自然不可能只拥有十名僧人,除此之外的给佛教鎏金,占据一些土地的种种旧事被重新提及之后,张庭神色愈加冰冷。
别说这是齐公李云义下令要做的事情,没有毛病都能找出一些毛病。
在没有规章制度的蛮荒年代,什么问题都可能出现。
“郭施主。”
就在张庭忙碌的时候,垂头丧气的主持忽的看到了救命稻草。
如今邺城当中,权势最大,对佛教最感兴趣的人莫属冀州刺史郭天。别看刺史职位比不上州牧,但也比东汉末年的刺史权柄更大,有明确的监督权,能做更多事情。
冲着郭天的身份,只要让他变成佛教徒,许多事情就会顺风顺水,在邺城,乃至整个冀州传教都会更加便利。
“郭刺史也笃信佛教?”张庭的声音随后响起,传入主持耳中。
他定睛一看,只见郭天面露尴尬,似乎认得眼前人。
“张校尉许久不见,愈发英武不凡。今日彻查寺庙道观,可否能够稍微延后数日。正值庙会,百姓也要参拜,也要热闹一番。”
“一旬之内,冀州内所有庙宇,道观,都要彻查,按照齐公下达的命令执行。若有遗漏,日后查到,恐怕要连累到刺史大人。”
张庭意有所指。
哪怕是冀州,阳奉阴违也不少见,齐军人再多,也不可能彻查每行每业是否按照大汉律法做事。地方官商勾结更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人人都这样做,反而成了惯例。
作为冀州刺史不能监管地方,一旦被抓到,铁定是要负责到底。平常没人强行管,那是因为李云义的行政政策推行不久,在冀州实行不过两三年,再怎么也要过一两年在偷偷清查,惩戒他们。
“应该严查,就从邺城左近的寺庙开始严厉查处,正好让百姓知道齐公治下容不得仓中硕鼠。”
郭天立马改变态度,一字一顿,声音冰冷,心中也有些无奈。李云义总是小题大做,在细微处略显真章。
处置寺庙的人只当是李云义害怕出现黄巾之乱,却没想到李云义所要做的仅仅是规范,给佛教一个下马威。
相比其他宗教,佛道的确柔和一点,被杀怕了,早早地自己世俗化,不敢与世家权贵争锋。
相比而言西方世界一直都没有解决的宗教问题,华夏早就彻底解决。宗教不过是做事的借口,或是准则,而非一种信仰。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愚民的帮凶。
“郭刺史。”
“赵主持虽是出家人,仍旧是齐公治下百姓,寺庙之内但凡有不妥的地方,尽快改善。最多一日,若是不改,此处便会被拆成白地,诸位也得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