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当用重典,齐公他们粮食,田地,牛羊,让他们耕种放牧,并非是让他们好吃懒做,而是让他们做一个对大汉有用的人。若是他们能够养活自己,哪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士农工商,那一个在齐公治下会饿肚子?”
“即便是雍州的饥民,如今也能吃上饱饭。他们不断劳作才能获得的东西,不应该有人四肢完好,还能白吃饭。”
王粲端着酒杯,大为愤慨,斥责着那些不事生产的废物。
“孔明,你是不知道,这齐公政务有多繁杂。大将军幕府更是重中之重,齐公将许多公务都放置在大将军跟齐公幕府当中,大将军幕府负责军事,齐公幕府则是负责行政。”
“我虽然是大将军幕府的一员,所做的却是五花八门,什么都要我们过目,择选最重要的,优先送到齐公手中。你是不知道,李傕郭汜,匈奴人作贱数百万人口,总算衣食无忧。齐公以工代赈,惠及百万户,数百万人口之巨。”
王粲侃侃而谈,说的都是自己所见。他心中清楚,诸葛亮才学惊艳,却自诩是汉室忠臣。这乱世天下人损失不知凡几,太多太多人,死的跟狗一样,毫无尊严的死在这世道之中。
也正因为这乱世,所有人都无比怀念繁荣,富强无比的大汉。刚刚过去,人人都看在眼中的大汉,人人怀念倒也不真,只有大汉南方,仍旧在战乱当中的州郡百姓,才会怀念大汉。
甭管大汉当年有多拉胯,总归是比现在的乱世要好的多。
前后不过数年,大汉南北已经有了割裂,这不单单是经济,更是人文之间的冲突。少有人能够在南北之间自由通行,更难以为了解南北之间的真实差别。
“这雍州数百万百姓,换做是你诸葛孔明,又如何治理?难不成你也要当汉室忠臣,对数百万饥民袖手旁观?”
王粲嗤笑,他是极度现实的人,对虚妄不抱任何期待。吃饭是大事儿,比吃饭更大的事情是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
“袖手旁观?你觉得我是这样的人?”诸葛亮不怒反笑,隐隐想到一个传闻。
传闻中齐公的左膀右臂,位于中枢坐镇的荀文若似乎将要出镇司隶。这一迁移,让无数官员为之忙碌,为的就是早一日做好交接工作。不管是荀文若也好,还是程仲德,想要一时半会儿梳理大半个天下的政务,都是妄想。
“文若公心系大汉,却忘了黎庶。你诸葛孔明自诩管仲乐毅,一身才干,若是只用于大汉,此番考学,你也不必参加,还是早日回家种地。”
“齐公有句话说的很对——这天下不是谁家的,而是万民的。倘若万民吃不饱饭,就把让自己吃不饱饭的人,赶下去。换一个能让万民吃得饱饭的人上来。”
王粲不由叹息,这样的人,为什么非得做一个汉室忠臣。大汉有什么好的?这北地种种,百姓生活不比荆州百姓强多了?
那齐军正规军不过二十万,受降张济,袁绍,白波,马腾之后,兵力也不过二十五万余人,驻扎边地。
内部州郡都是靠着贼捕,退役老兵构成的守备部队负责看守。
“荆州有兵十万,齐公有兵二十五万,两地百姓,谁过得好?他刘景升穷兵黩武,荆州百姓身在江南,却难以填报肚子。这就是你效忠的大汉吗?”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这一次来这里干嘛的?你来这就是要走,你想回琅琊。”
诸葛亮沉默不语,荀彧的选择让许多忠心汉室的的人默默选择用沉默反对李云义。谁都知道大汉皇帝当中没几个人能够比肩李云义,这样的人,倘若姓刘,必定天下无数人拥戴。
可他不姓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