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公。”
“主公。”
“夫君。”
位于邺城,天下的枢纽,刚刚挂上齐公牌子的齐公府内大半都是公务用途,四进的院子,有三进都是办公场所,大量佐官,皂吏忙碌不休,将各处的公文汇拢送到荀彧等人手中。
他们战战栗栗,每日忙碌,总算让天下多了一份生机。
随着齐公李云义从长子归来,更加繁重的工作量下是显而易见的现实——并州平定。
荀彧亲自迎接,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容。天文数字一样的粮秣,军械不断运输前往并州,新设立的雍州。一场即将开始的战斗,难以避免。
劝阻?荀彧从未想过劝阻李云义做任何事情。自己并非是青州军,现在的齐军创始人,也不是股东。甚至自己加入齐军的时候,李云义已经成了气候,麾下文武不计其数。
郑玄门下诸多弟子现在在各地任职,出任太守县令,便可见一斑。
“夫人先去忙会儿别的,我与文若有话要说。”
李云义冲着迎来的蔡文姬挤出一个笑容,旋即将心思放在荀彧身上。这位自己的大管家,比之前又苍老了许多。
各地调集而来的资源,粮食,足以压死任何一个人。偏偏自己在处理别的事务,海量的压力只有荀彧一个人扛着。
“诺。”
蔡文姬微微颔首,一双美眸当中并无任何不满。恰恰相反,她看着李云义跟荀彧相谈甚欢的样子心中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
全然不知道蔡文姬心中想着什么的李云义看向荀彧,得了便宜还卖乖道:“多亏文若,我在并州长安,才能稳坐泰山。”
荀彧一时无语,懒得接茬,只见李云义自顾自的坐下来,接过侍女送来的茶水,就开始顿顿顿。
他忍不住道:“主公究竟何时安葬陛下?”
李云义懒洋洋的抬头,揉着自己肩膀道:“这事儿不是我说了算,是宗正跟大鸿胪的人说了算。我只能将陛下交还给他们,督促修筑陵寝的官吏,尽管将先帝的陵寝修好,再将我大汉历朝历代的陵寝修缮一遍。”
“董卓做的坏事太多,还得咱们这些老实人,一点一点修补回去。”他说着摇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让荀彧闭口不言。
他们都清楚,荀彧想问的并非是先帝如何安葬,对长安城中身死的那位皇帝,荀彧等人并不认同。只是大汉四百年,自诩是继承自西汉的东汉臣子们,心念念的大汉不该就这样灭亡。
可荀彧也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实力阻止李云义做任何事情。
另一个时空曹操之所以忌惮荀彧,送出一个空盒子。归根究底还是荀彧代表的颍川系,在吕布袭取兖州的时候,保住了曹操的根基。官渡之战,更是只有颍川真心支持曹操,按时缴纳赋税,将粮食运输到了前线。
荀彧在李云义手下,却只有高屋建瓴的身份,却没有独掌大权的机会,更没有不断推荐人才。
有郑玄弟子的李云义平定冀州后,兖州后,不断获得地方世家豪族加盟,这些人身上没有荀彧的标记。幽州豫州的人才们,更是没有几个跟荀彧有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