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级别难以参与到军国大事当中,整整一夜,他都在军营当中忙碌,城外比城内安全,随军建立起来的行政机构,就在司马懿旁边。
杜畿忙活许久,才发现自己身边多了一个十六七岁,嘴角还有些许绒毛的年轻人。
“杜畿,杜伯侯,长安县令。”
司马懿一听,不再伏案,道:“司马懿,司马仲达,大将军参军。”
“可是前京兆尹司马公亲眷?”
杜畿恍然大悟,姓司马的整个大汉也没几家,能够出任大将军参军的司马懿,肯定跟司马防有关系。
“正是家父。”司马懿心中有些恼火,他年纪轻轻,兵荒马乱之时,少与人接触,整日摄于自己父亲的淫威之下,对司马防之子五个人,齿于出口。
“我看你仪表堂堂,处理庶务也是一把好手,日后迟早能成为齐军军师。”杜畿见状不禁摇头,果然是年轻人。等在数年,才会知道有个好爸爸重要性的年轻人。
“在下人微言轻,来此处是来学习的,并未奢求军师一职。”司马懿摇摇头,一个杨修他倒不怕,可杨修不是军师,而是主簿。
就在刚才,他拜见荀攸的时候,仿佛没穿衣服,好似自己心中所想,被荀攸看透了似的。
而在长安的另外一位齐军军师,跟自己同样年纪的庞统庞士元,长得虽然有些丑,可说做事干练,言之有物,三言两语便能够道出事物原本模样。
那丑人将长安城内诸多现状剖析出来的时候,他不禁拍案叫绝,惹得一众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在场兵将也才知道大将军幕府,又多了一个人。
司马懿现在回想起庞统侃侃而谈的样子,好生羡慕。男儿志在四方,看着同龄人挥斥方遒,他想要效仿,却又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对长安,对西凉军他一知半解,只能缄默,偷师学艺。
现在被杜畿夸赞,他心中欢喜却压不过压力。面对这个时代最顶尖的谋士团,他亚历山大。
“迟早的事情,若有不懂的事儿,尽管问我。”杜畿笑笑,转述李云义的话:“主公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杜畿如今是长安县令,迟早要替主公牧守一郡,一方。仲达入了大将军幕府,也迟早名震天下。不过在那之前,多听多看多问,才是上策,你还年轻。”
司马懿良久不语,好似深思,却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同样是年轻人,庞统也年轻的不像话,而且还不好看。
想到这里,他斗志昂扬。自己才学不俗,脸颊方正,有威仪,迟早能够超过庞统,创出一番丰功伟绩。
“多谢伯侯兄。”
司马懿半晌才拱手感谢,醒悟过来。
自己跟杜畿并无竞争关系,一个治民,一个治军,正好互补。
似乎要像杨秀说的那样,缔结同盟,互通有无,更好的做事,更好的往上爬。
或许是缺人,或许是存心锻炼。
大量军中不值一提的庶务被送到司马懿手中,林林种种不下千条,其中大部分都还要杨修,荀攸等人再度审查。
“仲达贤弟,你一宿未眠?”
杨修打着哈欠到来,见到红了眼眶的司马懿,不由惊诧。
“睡不着。”司马懿老老实实回答,却见杨修身后赫然是李云义。
“拜见齐公。”
“司马仲达?”李云义笑笑,上前将作揖的司马懿搀扶起来,冲着杨修道:“准时还不习惯城内城外,时不时响起的鼓噪,喊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