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罗侯到了幽州的时候,才知道李云义和一众文臣武将已经离开幽州回到兖州去了,这让苴罗侯有一丝丝的失落,他这次来其实还盼着能够再见到李云义一面。
虽然仅仅见过两面,但是苴罗侯总感觉李云义这个人身上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仿佛他的眼睛能够看穿所有的时空和人心,好像他的脑袋里装着的是全天下人都想不出来的妙计。
这些都让苴罗侯感觉到好奇,他想知道李云义是如何年纪轻轻地做到这个地步的。
只是现在既然李云义离开了,他的这个期望自然落空,不过这自然不是苴罗侯此行原本的目的,还是将这批羊毛交付给幽州就好。
负责与苴罗侯对接的是柳毅,他没想到自己在昌黎守了这么久,就得了个跟鲜卑对接收货付钱的差事。
只是李云义亲自跟他强调过,这件事事关幽州以及关外的安定,而且古国稳妥地做下去一定会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财。
柳毅一开始自然不相信,关外安定?你跟那轲比能开始做生意不久,关外就干起来了,现在打得是热火朝天,你还好意思说安定?
只是对于鲜卑人之间的内斗,柳毅自然也没有多少心疼的意思,鲜卑人打生打死关他柳毅什么事?
当然,柳毅也不是傻子,他稍微了解了一下,就知道了李云义买来的这些牛羊以及羊毛都去了哪里。
那些草原上健壮的牛,在被送到关内之后,被李云义命人按照人口分给了各个县乡亭,每一户百姓家,只要多交一成的粮,就可以换到一头牛,而之前家里有老牛的,也可以拿来换一头新的牛。
有了这些牛,幽州的粮食生产效率番了可不止一番,要知道,在这纷乱的年代,一头耕牛是多么的重要,大部分的牛都被征去运粮,甚至作为军粮,能够留给百姓的牛实在是不多。
而李云义在满足了军中所需之后,将牛几乎是白送一般地分给了百姓,这一举动不单单让粮食的产量提升,还得到了民心民意,和百姓们的爱戴。
一时间,李云义从在幽州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变成了人们口中争相称赞的李使君,李君候,慈悲的李大人。
而那些明明看起来就很脏的羊毛经过加工制作出来的衣服更是让柳毅惊叹不已。
李云义自然不会织毛衣,但是他也知道,这世界上就没有谁是真正的笨蛋,现代人并不比古人聪明多少,李云义只是将印象中大概的织毛衣的方式告诉手下的人,让他们传下去,很快,勤劳又聪明的百姓们就将那一根根的毛线织成了布送了回来,虽然花纹和走线不如现代的毛衣,但是已经足够在这的时代引起无比的轰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