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最终还是没有答应李云义。
当然,也不能算作是拒绝。
贾诩的解释很简单,说他身为相府刀笔吏,虽然位卑言轻,但再怎么说也是在相府做事的,这可不是后世九零后零零后一言不合就敢裸辞的年代。
作为当下正儿八经的朝廷编制,敢一句话不说就离职的,和死罪无异!
更别说贾诩的家眷还在长安,他总不可能将这些“人质”留给董卓吧?
所以贾诩希望李云义能多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好好考虑清楚。
紧接着,也不等李云义同意,便借口身体不适,连忙逃离了李云义的书房。
望着贾诩那好似落荒而逃的背影,李云义先是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随后便大松了一口浊气。
成了!
虽然还没有得到贾诩的明确答复,但李云义敢肯定,在贾诩的心中,已经动了四五分加入他所在阵营的念头了。
可别小看这连一半都没有的几率,这对于一个只知道藏拙,想要苟活于乱世的顶级谋士来说,已经很大了。
聪明人虽然聪明,但有时候太过于聪明反而是个坏事。
因为他们会思考很多,顾虑也将随之增加。
李云义不是没想过学曹操那般,强行将贾诩按在自己身边做事,他相信贾诩也一定不敢反抗的。
但全力以赴的贾诩,和浑水摸鱼的贾诩,显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
李云义不会去干这种杀鸡取卵,恶心他另一大助力的事情。
在这个已经起步较晚的初平二年,曹老板已经拥有了郭嘉,袁本初拥有了田丰、许攸等人,李云义若是不想去找一个比自己年龄还小的“卧龙先生”的话,那贾诩就是他当下最好的选择。
程立也就是日后登临泰山,觉得一览众山小,从而改名程昱的程仲德,虽然也是一名顶级谋士,但他和郭嘉戏志才一样,都只强于兵略上面,在大局观上,除了司马懿与诸葛亮领跑在前外,那便只有从头到尾一直在藏拙的贾诩,能够和他们较量一二了。
李云义日后占据青州,还享有更大的发展,譬如压着曹老板与袁本初打,那他就必须尽快拉拢到贾诩,为自己效力!
随着地盘的逐渐扩大,他不可能再像北海郡时,凡事都亲力亲为了。
......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全军的犒赏狂欢终于结束了,按理说前来犒赏全军的使团今日就该返京了,可高杰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借口身体不舒服,非要在临济城内多逗留几日。
李云义对此心知肚明,知道对方是在硬撑,等着自己的答复。
可自己本就不过是在虚与委蛇,他脑子秀逗了,才会去救汉献帝。
于是李云义非常果断的装作领悟不到高杰的真实意图,每次面对高杰的求见,他不是派张庭告知对方自己去田亩间视察屯田情况了,就是说自己要与新军将士们同吃同住,住在了军营里。
偏偏军营还不准外人随意进入。
这可苦恼了高杰,急的对方像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