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温录为多猜,王新很快就揭晓了答案。
王新语气严肃的说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决定将这笔银两全部用于半岛的教育事业。”
一旁温录为喃喃自语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温录为朝王新拱手行礼道,“老师所见之远,所想之深厚,学生不及也,政务院成立也有半年之久,可从未想过开启萌学、教化民志,学生失职还望老师惩罚。”
王新摆手说道,“政务院财政赤字何来银两办学,即使想到你们也是两手一摊毫无办法,如此一来,又有何怪罪不怪罪的,办学知识我已交给杨桦去做,到时政务院只需全力配合即可。”
温录为立刻答应道,“政务院从上到下,每个部门定为开启萌志全力保驾护航。”
“此事虽由杨桦负责,但毕竟银两有限,回去你们政务院自己商讨一下,做出一个详细规划,明天傍晚之前送到我的书房。”
“是!”温录为与杨桦点头答应,然后就双双告辞离开了。
王新看着还没有离去的纪大纲笑着说道,“难道你们后勤部也想为办学做一份贡献?”
纪大纲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点头说道,“我们后勤部虽然也财政紧张,但是拿出个十几万两,来帮助办学还是不成问题的。”
王新只是打趣着说两句,他并不认为纪大纲,这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会掏钱,但自己现在听到了什么?王新不确定的再次问道,“你刚才说什么?能再说一遍吗?”
看着王新这个样子,纪大刚脸色漆黑地说道,“我说我们后勤部也愿意出钱办学。”
纪大纲心理叫屈啊!我纪大纲是那种不分事态缓急的人吗?我纪大纲虽然喜欢往自己的玩你扒菜,但我也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啊!
不管纪大刚说的如何的大义凛然,王新始终就是不肯相信这家伙的话,王新冷笑着说道,“说吧!你究竟有什么目的?”
纪大纲立刻叫屈道,“少爷,我哪有什么目的?我就是想代表后勤部出一份绵薄之力而已。”
王新皱眉看着纪大刚,语气不确定的自问道,“难道这家伙真的转性了?我真的错怪他了?”
“少爷,虽然适龄儿童教育是一个国家中兴的基石,但军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后盾,我愿意从后勤部财政拿出六十万两,修建一所全方位的军事学校。”
“扩建军校,”王新终于知道纪大纲为什么会如此慷慨了,前几日总参发函过来,希望扩建大顶山军校,看来那份公函不仅发到了自己这里,同时也发到了纪大纲那里。
军队的素质、技能培养的确也不能落下来,王新笑着说道,“竟然如此,那我也拿出四十万,凑齐一百万专款专用扩建军校。”
纪大纲看着王新,心里已经是腹诽不已,这真的至于吗?难道怕自己贪污那一百万两,所以给这一百万带上一个专款专用的帽子。
政务院的办公速度也是非常高效的,第二天一早,办学计划就已经送到了王新的书桌前。
晨练用过早饭,王新就看起了那份办学计划书,计划中把教育主要分为了三大块,一是小学教育也就是萌学,二就是中学教育,三自然是如振华学堂一般的高等教育。
看完这份办学计划书,王新很满意地在末尾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以及盖上了自己的大印。
第二天一早,齐鲁报纸和胶州报纸就登载了义务教育的全部细则,顿时一场哗然大波就席卷了整个半岛。
因为这条消息实在是太震撼了,自古以来读书接受教育都是世家豪族的权利,但现在呢?政务院出台政策,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不然就会对家长处以罚款或者是劳役。
一时间,这条消息不仅烫伤了半岛的那些儒学门阀,同时也弄得半岛老百姓无所适从。
教育经不起坎坷拖延,尽管现在一所校舍都没有建起,但半岛的六年义务教育已经展开,所谓六年义务教育就是小学四年初中两年。
现在组建起来的学堂,很多校舍都是临时租用的府邸,因为时间太仓促,除了教学老师以外,学生连一本书都没有拿到。
一处民坊街道口,五六个汉子簇拥在一起摆着龙门阵,街道口前有一株三十多年的老槐树,此时的几个汉子正喝着小茶,谈着胶州的奇闻趣事,不过说得最多还是政务院出台的义务教育。
“崔老六,听说你把你家大娃子送去学堂了。”
槐树正下方,一个大汉粗声粗气的说道,“送去了,为什么不送去?我在地里刨了前半辈子,后半辈子又进了工厂,虽然工厂效益也不错,但我不想我家大娃子如我一般一辈子干着苦力活,我想让他学成之后能谋个一官半职,从此改变我老崔家泥腿子的称号,陈老大,我劝你最好也把你家娃子送过去,机会难得啊!”
陈老大摇头说道,“我也想啊,可家里不是还有几亩旱田,怕到农忙时,我家两口子忙不过来,我陈老大,没什么远大志向,这么多人去了也不差我家娃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