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雍京城格外热闹,尤其是太平楼附近,更是人山人海,在人群的正中,来自大明各地的书院分队而坐,面朝着一处高台。
“太子到”一队长戟卫兵分开人群,露出了一个几人宽的道路,杨杰手拿折扇,身着素袍白衣,缓缓地走上了高台。
太平诗会,又名小科举。
太子亲至主持,是历来的传统。
杨杰环视着台下的众多学院,目光扫过朱平的时候略有停顿,但并不明显。
“开始吧”杨杰摆了摆手。
一位礼部官员上前,高声道:“封台”
卫兵涌出,将人群和诗会学子分开,露出了一个几丈宽的空地,以免有人在诗会过程中徇私舞弊,干扰太平诗会的进行。
“我现在宣布太平诗会的规矩,请各书院夫子听好,第一,待宣布诗会题目后,每个书院有五次上台机会,学子四次,夫子一次,学子轮,四选二取其高数计分,单轮满分三十,合计六十分,夫子轮满分四十,排名参考总分排定”
说到这里,礼部官员的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冷声道:“但若是发现诗会中有舞弊行为,成绩做废,相关书院取消诗会资格,永不录用,请诸位自重”
此番话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不少,礼部官员满意地点了点头,上前一步,揭开了高台之上的红布。
“今日诗会题目,中秋,学子轮开始,限时一柱香”
“中秋?”
看到这个题目,雍京的三所书院自然没有什么异色,这合他们的预测,几乎没太多偏差。
至于外地的学院夫子,尤其是这几天那些活跃在雍京各地,打探试题内容的夫子,脸色就变得不怎么好看了。
樊州学院的学子也是脸色一变,望向朱平的眼神多多少少带着一丝失望,唯独周巧儿和魏长春,在看到试题的那一刻,竟有些恍惚。
明首学堂的学子帅先上台,一首诗可谓精妙,斩获二十五分。
紧接着,雍京书院,太平书院接连上台,分数也在不断刷新,最后都锁定在二十七分这个门槛之上。
至于其他州的学子,也倒有人上台,但最佳的不过二十一分,相比之下,显得十分凄惨。
樊州学子也有一人上台,那人,算是樊州翘楚之辈,不过也只拿下十五分,自那之后,便再无人再上台。
一些学子的目光时不时瞟向朱平,大抵内心在抱怨朱平打探的讯息不准,让他们失了先机。
魏长春看了看左右,迈步走上了台。
“樊州城,魏长春”
礼部官员报名之后,便可作诗了。
魏长春点了点头,闭上了眼睛,轻声道: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魏长春念完,睁开了眼,现场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空前的议论声。
“这人是谁?”
“是哪家的才子?”
“这首诗,可谓学子轮第一了”
高台之上,几位礼部官员彼此对视了一眼,打出了一个二十八分的绝顶成绩。
分数给出,现场瞬间沸腾。
“我知道了,这人是樊州城魏长春,早些年听说差点被国师看中,收为弟子,难怪有如此实力”
“樊州城怕是要崛起了”
面对众人的赞美,魏长春反倒显得有些意兴阑珊,他低声喃喃道:“柯夫子,你听到了吗?”
别人不知道的是,昨夜魏长春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再次见到了柯方,柯方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同时也将这首诗送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