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第123章(1 / 2)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中学生数学竞赛,国家非常重视,试题由我国数学会、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办公室的数学家,及各省市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共13人组成的命题组拟定。

科学院副院长罗教授主持。

翌日一早,秧宝睁眼醒来,睡在她左右的爸妈已起,荼白绣百草床帐里透着朦胧的晨光,耳边是廊下蓝靛颏儿欢快婉转地叫声。

蹭蹭丝被,秧宝懒懒地刚要在睡一会儿,陡然想起,今天大哥和子瑜哥哥要参加竞赛考试。

撩起床帐,踩着床前的脚踏下来,秧宝趿上小凉拖,哒哒直奔西耳房。

“大哥你起来了吗?”

东耳的屋门全敞,窗半开,东方一轮红日升起,透过窗,洒进一片晨曦,落在端坐于罗汉榻上的懿洋面上,越发趁得少年郞面容精致,气质出众。

“大哥。”秧宝顶着几根翘起的小呆毛,扶着门框冲榻上的人展颜一笑,眉眼弯弯,露着豁牙子。

当真是让人看得心情愉悦。

懿洋放下手中的书,下榻,张手接住扑过来的小丫头,抱起她往回走:“早上天凉,怎么没换衣服就出来了?”

确实有点凉,背心短裤外的胳膊腿一片冰凉。

秧宝揽着懿洋的脖子,回首朝屋内看了眼:“我来看你准备好了吗?”

不过是带支吸饱墨水的钢笔,“准备好了。”

“哦,等会儿我检查一下。”

将人抱进东厢,放坐在她屋里的妆凳上,懿洋抚了抚她的头:“管家婆!”

打开衣橱,懿洋扫眼各式衣裙,从中挑了件旗袍式的绉纱小裙子,蕾丝公主短袜,定制小皮鞋。

帮秧宝穿好,扎好花苞头,懿洋牵起妹妹的手带她去前院洗漱。

秧宝偏头朝西厢看了眼:“子瑜、俊彦哥哥还没起吗?”

“跟爷爷他们出门了。”

“哦。”

“秧宝醒了,”沐卉双手端着几个小笼从厨房出来,弯腰在闺女脸上落下一吻,“宝贝早!”

“妈妈早,”秧宝轻嗅了下,“蒸的小笼包吗?”

“嗯,还有玉米、红薯、鸡蛋。”玉米和红薯是学校后勤种的,知道闺女回来,沐卉用侨汇券各买了点,也就是两顿的量。

好久没吃过蒸的嫩玉米和红薯了,秧宝急不可待地拉着大哥去浴室洗漱,出门找爷爷他们。

颜明知跟一众老头老太在胡同里一边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京剧,一边伸伸胳膊抬抬腿,活动着身体。

俊彦坐在轮椅上,离他们远远的,戴着耳机在听音懿洋帮他录的英语磁带。

秧宝松开懿洋的手,快步跑到爷爷身边,跟着甩甩胳膊蹬蹬腿,全然忘了出来的目的。

懿洋在旁看了片刻,越过一众老头老太,去菜市场旁边的空地叫跑步的颜东铮、竟革和子瑜。

王大海在小石村还没有回来。

等一家人一个不落地坐在餐桌上,已是半个小时后。

宋梅香给孩子们一人一杯用茉莉花和一点白糖煮沸的鲜牛奶,一根油条两个鸡蛋,笑道:“吃吧,祝子瑜、懿洋考满分。”

“我又不考试。”竟革没动碟子里的食物,夹起一个小笼包塞进嘴里,烫得直吸溜。

沐卉筷子一翻轻敲了他一记:“怎么跟宋姨说话呢。”

颜东铮眉头一皱,跟着斥道:“说了多少次,热饭慢吃。”

颜明知不愿意了:“饭桌上不教子。”

竟革咽下嘴里的食物,老实地跟宋梅香说了声“对不起”。

秧宝给懿洋和子瑜各剥了个鸡蛋:“大哥、子瑜哥哥先吃油条,再吃鸡蛋。”

“那不是要考10分。”子瑜笑着一筷子插起鸡蛋,举着咬了口。

秧宝瞪眼:“你怎么先吃了个零。”

子瑜右手在她盘边点点,笑道:“快吃吧,管家婆。对了,懿洋,听老师说今年参赛的数你最小,你说你要是拿了第一,大家会有什么感想?”

这种无聊的话题,懿洋向来懒得参与,给秧宝剥了个红薯放在盘子里,拿湿毛巾擦了擦手,夹起鸡蛋吃了起来。

秧宝捧着杯子喝了口牛奶,好奇道:“那最大的多大?”

“19岁。”

“都是高中生吗?”

子瑜摇摇头:“还有一部分初中生。”

秧宝双眼一亮:“等我上了初中,我也要参加数学竞赛。”

子瑜冲她竖了竖大拇指:“有志气!”

一个鸡蛋吃完,子瑜端起杯子喝了口:“我听罗教授说,下半年开始,改为夏季招生。”

“什么意思?”秧宝疑惑地眨眨眼。

子瑜冲她呲牙一笑:“意思是,你和竟革下半年要重读二年级上学期,二位要上一年半二年级,哈哈……惊不惊喜?”

秧宝求证地看向爷爷。

颜明知点点头。

“我不重读,我要上三年级。”

颜东铮伸手给闺女夹了筷子小菜:“嗯,回头爸爸问问你们班主任,看要通过哪几项考试。”

一顿饭吃完,颜东铮夫妻带竟革去上学,颜明知和孙女陪懿洋、子瑜去考试。

全国八省,350名青少年在同一时间进行了两场5小时的竞赛。

第一试题10道,第二试题6道。

上午一场考完,颜明知带三人回家,吃过饭,睡一会儿,赶去考下一场。

分数出来,优胜者57人。

1978年6月19日,主持这次竞赛的教育部和全国科协于京市举行了全国中学数学竞赛优胜者发奖大会。

那几天,大会附近的酒店、招待所,及京市几所名校,随处可见外地来的学生和陪同的老师、家长。

中央□□委员、□□副总理、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名誉主任参加了这个大会,并给57名优胜者颁发奖品,会后接见了前5名优胜者。

每位优胜者均得有一张荣誉奖状、书籍、文具等奖品,免试升入高等学校学习。而一等奖的五人,不但多一只袖珍电子计算器,还会给所在学校颁发一面写有“为四个现代化培育人才”字样的锦旗。

懿洋和子瑜都是满分一等奖的得主,另三位分别是来自沪市鲁迅中学的李俊,京市四十二中的严明,花城九十五中的王峰。

接见结束,罗教授跟五人说了会儿,便离开了。

没有家长、老师在身边,几人都比较放松。

严明今年高三,19岁,土生土长的京市人,五人中他最大,罗教授一走,自动充当了老大的角色:“去老莫坐坐。”

大家互视一眼,点点头。

出了大会堂,上了辆公交。

人比较多,严明三人护着懿洋、子瑜站在人群中间,14岁的李俊看眼身旁站的懿洋和子瑜,笑道:“决赛之前,我还以为自己是这局竞赛中最小的,见到二位,我才深切地明白那句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