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贺云创立国学班的建议,在场诸多专家学者,并不十分认同,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十分充分。
在当下现有教学观念之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会将其作为一个重点来教学,甚至比之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有所不如。
至于贺云所说的因地制宜,华清大学的一位教育学教授是这么反驳贺云的。
只听得他轻轻咳嗽了一声,而后说道:“刚刚贺教授所说的因地制宜来建设国学班,就我个人而言,并不十分认同,原因很简单,什么地方该创办,什么地方不该创办,这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说这个标准十分模糊,是按照经济状况来划定,还是按照各地的教学氛围来划定了?”
“显然,这个标准是很难来确定的,所以我觉得,说来说去,要想传承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学,关键还是在于兴趣二字,学生们对于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学提不起兴趣,那一切都是白搭的,这点贺教授的话,我倒是十分同意,咱们没有必要去教授什么文言文,或者说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可以去教授一些课外的传统文学,比如贺教授刚刚所说的《山海经》”
........
这位华清大学的教授有理有据的反驳了贺云的建议,他的话既有肯定也有否定,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可以说,他的意见十分客观,并没有因为贺云年轻就否定他认为对的一面,也没有因为贺云优秀,而吹捧贺云。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老教授。
而此时此刻,主持人在等这位老教授话落之后,又顺着老教授的话做了一番简单的总结,随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位来自于京都大学的教授。
这位教授与贺云是认识的,他对于贺云所提出的创立国学班的建议,也颇为肯定。
只不过,与此前那位老教授的意见一样,他也不认为仅仅只创立一个国学班就能让咱们国家的学生将传统文学真正学到心中。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它是机械式的填鸭教育,如果你没法对传统文学产生兴趣,那对于传统文学就只是学到了表面,并未深入其中。
而接下来,不少硬要而来的嘉宾也纷纷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可以说,大家都是畅所欲言,并未藏着掖着,反而“针锋相对”,有什么就说什么。
这一刻,录制现场可以看到,大家都“火药味十足”,听上去都有自己的道理。
至于现场的观众,他们也有幸看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赛”。
这场“辩论赛”的主角,都是各个大学的教授专家,而讨论的核心正是“传统文学”。
时间一点点过去,录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在主持人以时间的关系为由结束了这场“辩论”后,整个录制过程便已然结束了。
节目录制完了之后,贺云刚准备离开,却被那位来自于京都大学的教授给叫住了。
“林教授!您找我有事吗?”
“嗯......要不咱们找个僻静的地方坐一坐?”林教授看了看贺云,确实笑着提议道。
“行啊!没有问题,咱们去附近的一家茶馆吧?”
“茶馆?我看还是去饭馆吧,正好这时候也快到饭点了!”
“行行行.....那就饭馆!”
贺云点了点头。
…………
十分钟后。
央视附近,某餐馆。
贺云与林劲松坐到了一个稍微僻静的地方,二人就坐之后,随便点了些吃的,便小声聊了起来。
“小贺!今天实在抱歉,我没有站在你的角度帮你!”
“没事!林教授,你是我前辈,我哪能怪您呀!再说您所说的不也没错吗?”贺云尴尬一笑,赶紧回道。
“那就好!咱们说正事!我之所以把你给叫住了,是有事想要请你帮忙,还希望小贺你能伸出援助之手!”说到这,林劲松面露严肃,不禁看向了贺云。
贺云愣了愣,郑重的点了点头。
“林教授,您请放心,我尽力而为。”
贺云此话一出,林劲松顿时长长松了口气。
他也是鼓起勇气,厚着脸皮来“求”贺云这位晚辈,作为一名京都大学的教授,这让他很是尴尬。
好在贺云很给他面子。
这让他有了一个台阶下。
于是,他当即对贺云解释道:“小贺,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我呢有一个儿子,他高中毕业之后,就一直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也不知道这小子哪根筋搭错了,硬是要去学什么表演,还说要当明星,可是他又考不上京都的几所专业院校,我听说你认识不少这方面的人,你看……有没有机会推荐给他呀!什么都行,只要他能干的,都可以,就算是跑龙套的都没关系。”
“哦……想要当明星呀?那大可不必去做演员呀?其他都可以呀!比如作家、林教授您不就是学文学的吗?还有音乐!准确来说是歌星,那也不失为一条路呀!”
贺云并未立刻点头答应,而是试着说道。
可是林劲松却连连摇头:“要是这小子能够说通也就算了,可这小子犟的很,一心只求当什么演员,这小子是我最小的儿子,他妈把他给惯坏了,我是没得办法所以才……”
“呃……那好吧!我可以试试看!这其实很简单,我找个人试一试,不过正如林教授你所说,他没有考上专业院校,所以一开始的起点并不会很高,希林教授您心里要有一个准备……!”
“那也没事!让他吃吃苦,说不定他自己就能知难而退,到时候我就送他去当兵,我父亲一直希望家里能够出一个军人,这小子皮的很,要是送到军队之中,一定能把他训练好。”
林教授此刻也是一脸无奈。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林教授虽然贵为京都大学教授,可是他却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
这次如果不是没有办法了,他也不会向贺云求助。
当然,这主要是刘教授的“功劳”。
他和贺云的导师刘教授是好友,此前贺云也和他见过许多次,甚至这次贺云的论文发表,他也是推荐人之一。
于情于理,贺云都得帮他。
更何况,这事对他而言真的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军队当中确实能够锻炼人,行!那林教授,我回去后,立刻就和我朋友说说看!来咱们吃菜吃菜!这饭菜都凉了。”
贺云点了点头,连忙招呼林教授吃饭。
…………
饭后。
贺云便开车送林教授回了家属楼,而后这才返回了四合院。
回到家后,他打了一个电话,很快就把这事给搞定了。
在京都这片,他还是有朋友可以帮忙的。
比如王溯。
而且这时候在京都跑龙套的根本就不需要介绍人,在电影厂那边就有招人的。
只不过林教授并不知道这一点而已。
而这次,王溯给林教授儿子找的是一个有几句台词的群演,算是比那些最底层的群演起点高多了。